市場,情場,官場 第七章(3 / 3)

曆史的機緣

像一雙靈巧的手在擇一個線團,拉出一根線繩就是一條公路。

十幾年來這雙手不知在廣東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橋,建造了多少高摟大廈。然而這是一雙女人的手,相當纖細,戴著與之相配的精巧絕倫的戒指。

這雙手原來是捏粉筆的。拿著雪白的粉筆,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個朝代的興衰史,實在是太合適了。她從小喜歡曆史,學了曆史,畢業後成了一個中學的曆史教員。

這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一她的父親是原國民黨軍隊的高級將領,自認也曾被人稱做是創造曆史的人。然而曆史專愛打亂創造它的人的命運,當他的小女兒站在課堂上為天真的孩子們講解曆史的時候,他卻在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過著優悠富裕的生活。

稍有一點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這個孤弱的女子如何度過“文化大革命”這一關?

按一般人的推算,等待她的隻可能有三種命運:死、逃、沉淪。好像是曆史的安排。

哪一種安排她都沒有接受。卻成了道橋和建築工程兩個公司的總經理,手下有四千多名職工。眼下廣東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正在她手下伸延。路是經濟發達的動脈,人們企盼大道早一點暢通,如同盼著“心髒搭撟”或解救“腦栓塞”一樣急迫。以合同期限為準,她提前一天,甲方獎勵給她的公司兩萬美元,她將工期拖後一天,甲方將罰她一萬美元。四月份我采訪她的時候,她很有把握地說,提前二十天交付使用是沒有問題的。

她不是“雙槍老太婆”,看上去還相當年輕。手下的人前呼後擁,她本人則端靜寡言,質智優雅,身上有一種孤絕的神秘感。

她的魅力也正在於此。在安祥恬靜中可感受到她那鮮明的個性,這個性正是她生命的基本事實。可以按照自己的風格生活,終於能駕馭自己的身心走向充實的人生。

在當下世人的眼裏她成了英雄,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人們恭維她,社會尊敬她,即便是某些顯貴見了她也不得不屈下一膝。然而她卻盡量擠出時間靜心享受自己的空間。這使她並未失去深度、凝聚力和感情。

她利用業餘時間去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嗜書、如命,每晚讀書不到淩晨兩三點鍾便無法入睡。長期以來,每天睡上三、四個小時就足夠了,保證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上上下下,指揮若定。她仍然關心政治,關心時勢,關心這個令人有哭有笑、哭笑不得的世界。

這大概是積習難改。曆史教會了她許多東西,曆史注視著未來,曆史還能使她防止許多東西。

她經曆過了,獰厲的曆史感悟沉澱為一種智慧。這個過程是怎樣發生的?成就英雄的悲劇一一人們不是喜歡說有一個英雄就有一出悲劇嗎?

她有那樣的家庭,有說不清的海外關係,本人義是這麼漂亮,優雅,才華逼人,拒絕了學校工宣隊頭頭的侮辱和逼婚,她被打斷了肋骨,打傷了左肩,綁縛野外準備第二天活埋。偏巧這天夜裏下大雨,看守她的造反派們丟下她自己去避雨了。一個跟她沾點親戚的小夥子冒死救走了她。

出身“紅五類”的丈夫,受不了她的牽累,在她最困難的時候可以理解的離她而去了。她東躲西藏,獨立撫養七男三女十個孩子。她有著很平凡的美德,經曆了太多的磨難和欺騙之後,卻成了非凡的勇猛。她開始尋找挑戰和成功,而不是安全感。多苦,多累,多髒的活兒都能千。她記住了馬克思在創立唯物史觀時提出的一個命題:惡是曆史發展的動力。她崖岸自髙,踽踽獨行,挺過來了。

十個孩子均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業和追求。

她在廣州市天河區有一幢屬於自己的五層小樓。她的房間在五樓,客廳的正麵擺著一尊通身放光的觀世音菩薩,仿佛閃爍著深湛的智慧。房子裏寧謐,平和,令人肅然,欣然。

當一個人達到某種高度,就非常突出,常常會被人議論。是更快樂,還是更孤獨?更得意,還是更失意?

她在觀音像前感到充實,寧靜。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中不歉於人,內不疚於心。

隻顧介紹她的故事,沒有機會說出她的名字。隻好讓她在結尾時亮相:

朱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