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場,官場 第十四章
中國“狗熱”
國外有一種吃的東西叫“熱狗”
我說的這個“狗熱”,可不是筆誤,顛倒了那玩藝。
“狗熱”就是狗開始大紅大紫起來了。當然是人把狗捧起來的,養狗、說狗、賽狗、炒狗價、吃狗肉。出了事故死了一個人,所得的賠償還不如一條好狗所賣的價錢。中國有了狗樂園,園裏有狗美容所、狗醫院,簽發狗戶口卡。某地文聯“以狗養文”,其經驗是上了報紙的。城市裏更是養狗成風,有人喜歡寵物,養狗為樂、為伴,怡情悅性,無可厚非。隻要不影響別人,別人也管不著。
“狗熱”是一種富裕的標誌,有閑錢才玩得起寵物。社會寬鬆、寬容,大家才有心境人畜同樂。不能籠統地說“狗熱”好或不好。
問題不在狗身上,而在人。狗性需要人性調教。人的氣質、教養參差不齊。狗性也不盡相詞,有的伶俐、忠誠、機警、聽力奇佳、嗅覺敏說,有的則貪婪、諂媚、肮髒、苟且。人的德性不怎麼樣,養的狗其狗性也會更卑劣。在一窩蜂的“狗熱”中,大有人以狗為榮,以狗顯富,以狗欺人。
我居住的大雜院裏有一新貴,就養了一黃一白6兩條狗,其實是說黃不黃,說白不白,髒髒糊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比狼狗小,比玩賞的叭兒狗大,看外表絕無特別之處或可愛之處。大概就是一般的菜狗或收養的野狗之類。其表現就更令全院的人厭惡。
不論白天黑夜,它們髙興了或緊張了就狂吠一番。一狗吠形,兩狗吠聲。住著幾十戶人家的大雜院,“形”和“聲”都太多了,因此它們就經常有理由狂吠亂叫一陣,望風捕影,沒事找事。其聲尖利刺耳,使院裏再也不得安寧了。有客人來,大家談興芷濃,會突然被這兩個畜牲的叫聲打斷,隻能等它們叫完了人再說話。到了春、夏,午睡能否睡成,完全取決於兩個畜牲的髙興還是不高興。最苦了那些睡眠不太好的老人,有時淩晨三、四點鍾被狗叫聲吵醒,就再也不能人睡了。
有好幾位鄰居講,自從院裏多了這兩條狗,常常做麈夢,或者夢中回到了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鬼子進村了;或者夢見了“文化大革命”……我倒不太在意狗叫。每天睡得晚,夜深人靜,獨坐燈下,不時從院子裏傳來一陣狗叫,讓我清醒,有助於驅趕倦意。有兩條狗在外邊陪著我熬夜,也不錯。
可惡的是它們的主人既不鎖它們,又不關住它們,它們可自由自在地從狗窩裏跑出來戲弄人。視對象不同,戲弄的方式也不同。或采取偷襲的辦法,一聲不響突然躥到你身邊,把那張濕乎乎、賍兮兮的臭嘴捅到你身上。或者吼叫著,窮凶極惡地撲到你身上。倘若有人被它們嚇得掉頭就跑,它們就愈加瘋狂,還會把兩隻狗爪子搭到人身上。經常有孩子被嚇得哭爹喊娘,變聲變調。狗主人看見反而嘿嘿笑:“沒關係,它不咬人。”
我當然也不止一次地被偷襲過。好在我有所準備,做出打狗狀,它們就退怯了。隻是感到惡心,根據它們的樣子以及它們的主人的品位,不可能給他們定期注射防狂犬病的藥針,也不會經常給它們清洗,不知道他們身上會攜帶著什麼傳染病的病菌。常被它們偷襲是危險的。卻不能真打它們,打狗要看主人,主人是我的鄰居,不能為了狗傷了人與人之間的和氣。狗主人卻不知趣,繼續慫恿他的麅,狗仗人勢,也愈來愈張狂。鄰居們有的怨而不怒,有的怒而不言。人惡有人怕,狗惡也有人怕。人惡加上狗惡,簡直就可以享受特權。沒有人管,連那些應該管這種事的部門也不管不問。大家都盼著再來一次“打狗運動”如今連人都不搞運動了,更不會搞狗的運動,隻能聽任狗運動人。
無奈,又有幾戶受不了狗氣的人家也養起了狗,以狗治狗,進出院子牽著自己的狗保駕。這樣一來,誰不養狗誰吃虧,天天被別人的群狗大聲叫吵得心神不寧。
我一氣之下也找朋友要了一條德國黑背,牛犢子一般,毛色清潔光亮,目光如炬,神威神勇。和我的狗相比,他們那些無名癩狗簡直就是耗子。我的家人進進出出,有黑背緊隨左右,那些狗遠遠就躲開了。我好不揚眉吐氣。他們是狗仗人勢,我隻好來個“人仗狗勢”。
如果別人也搞來黑背犬怎麼辦?我就養兩條或者再養一隻享譽世界的最凶猛的神太藏獒。那我的全部收入光用來養狗也許都不夠……這場狗大戰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呢?
狗來了
當下中國還在鬧狗。或者說是狗在鬧中國人。
不信請看,狗警頻傳上海平均每天有六十人被惡犬咬傷”、“天津自一九八九年以來,每年平均有四萬人被狗咬,致死者十餘人”。“‘狗潮’湧入北京,倒狗生意一枝獨秀,中國狗爺和俄國狗爺大發橫財。原籍湖南的闊太太李小倩,隻顧打麻將忘了喂心愛的純種英國狼狗,等她贏了錢回到家,狼狗已把寶貝兒子咬死,且已吞食了他半個身子,她頓時嚇暈過去,從此便精神失常了。”《遼沈晚報》報導了“中國首例狗官司”……喜歡一窩蜂湊熱鬧的中國人,這下可不再寂寞了。無論白天或是深夜,常聞狗叫聲。當狗性昂揚奮發之時,它們會湊在一起,不知是群雄爭雌,還是群雌爭雄,發出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哼唱。
由於人被狗咬的事件經常發生,鬧得人人自危。尤其是婦女兒童,最容易淪為惡狗及狂犬病的犧牲品。更苦了那些郵遞員、收廢品的、査電表的、收水費的、串門的,每到院宅,都神經緊張,不知什麼時候會從什麼方位襲來一嘴一爪,大有人權被狗剝奪之勢。
十幾億人再加上上億條狗,人養狗,狗咬人,狗咬狗,人罵人,咋不熱闡?
這狗潮是怎樣掀起來的呢?推波助瀾的當然是錢:為了賺錢,表示有錢。人的身份可以讓狗來顯示,狗貴人貴,狗洋人洋,人仗狗勢。有錢有閑的人多孤獨,有狗為伴,或嬉戲,或對話,其樂自知。
於是養狗成了一種時髦,一種“有身份者”的風尚,大家便趨之若鶩,“狗道主義”在社會上盛行。實際上狗能顯示一種等級。
據報紙上介紹,“狗是獨生子女的良師”。許多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專橫霸道,心裏隻有自己,從不懂得體諒、關心別人。如果養上一隻狗,就能使其“通情達理,先人後己”。這有多棒!狗能解決人解決不了的社會問題,一隻狗勝過學校的老師和家長。
一單身“狗友”對養狗的好處體會更深:由於養了狗,“暫時不想交女朋友,更不想要孩子,先養幾條狗,一條狗每個月開銷四五十元就夠了,還不必操心教育問題。”有助於貫徹執行“晚婚節育”的基本國策,實應大力提倡。
即便沒有以上那些重大好處,隻要不危害別人,危害社會,也不應該對合法養狗說三道四。
問題是有些人連自己尚且“養”不好,見別人養狗眼熱,也來追狗風趕狗潮,買不起名種狗,就弄來一些草狗。不登記,不打針,不掛牌,甚至不關不拴。想起來才喂。有東西才喂。想不起來或沒有剰菜剩飯或不髙興就不喂,有狗而不養,完全順其自然,槁狗自由化,狗沒有給這些人增加貴族氣派,相反倒讓人想起從前縱狗行凶的惡少、流氓無賴。
這些草狗,私狗、餓狗,不隻咬別人,有時急了也咬它們的主人。天津一位三十多歲的三輪車工人,在路邊撿了一條小狗帶回家,好心喂養,卻被這條狗咬了一口,二十天後狂犬病突發而死亡。狗的便宜不能檢。
想要養好狗,先要養好自己。主人有教養,狗才可愛。人要做狗的榜樣,即所謂“人模狗樣願養狗者自愛,自重。
名人效應
任何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名人階層。
這個階層是由各行各業的英雄和明星組成。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一個時代不可以沒有自己的英雄。沒有時代的英雄,便是沒有英雄的時代。那是很沉悶,很令人沮喪的。人的天才肯定得不到發揮。
而天才是一種點燃人的力量。
法國理想主義者聖西門呼告:必須:有天才的人獨立,而人類應該深刻地掌握一條真理,使有天才的人成為火炬……重視天才是社會開放發達的標誌,不等於崇拜超人。應該說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方麵具備特殊的才能。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認同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正如每個天才不一定都能獲得成功,成為名人一樣。天才就是“帶著自己的燈火尋找到自己的道路”。
尊重天才就是提倡刻苦和勤勞。
重建對英雄的崇拜,也就是對人的崇拜。
名人之所以有名,就在於他們比常人經曆了更多的磨難,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名人有勇氣承擔命運,他們的價值在於完成責任。
戰爭年代,英雄多出在戰場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年代,英雄自然多出在經濟界和科技界。
經濟運作是一切曆史的“第一個前提”和“基本條件”,“製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馬克思語企業家責無旁貸地成了工業社會的重要脊梁。創造千秋大業勝過創造榮譽。
他們不是靠偶然的成功,也不是一夜之間大紅大紫起來的。幹企業靠欺世盜名是難以成功的。即便僥幸能鼓噪一時,也不可能長久。
據說“企業家”這個字眼是法國經濟學家瑟依創造的,描繪介於資產和顧客之間的人們。這是一些“充滿了創意想象和精力、承擔風險和製造風險、掌握他人錯失的機運、洞悉未來和掌握未來”的人。
企業家同名人一樣,有著各種各樣的類型。他們取得成功的方法和所走過的道路也不相同。但有些特點是共有的一一如果將人分為三個品類:倒退型的、停滯型的、進步型的,他們統屬於進步型的;他們最可靠的保證就是自己,無論被放在什麼地方,都能把自己集中起來,沉雄自信,踔厲風發;敢冒最大的風險,擊水中流或創造潮流;是快動作的先鋒,不為迷霧困惑,洞燭先機,適應環境變化,捷足先登。
正如王爾德所言:“人真正的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知名人物的德才學識,取決於他們的自修和自律。尤其是成功的企業家,他們的識見和擁有的信息關係著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決策正確與否又是企業經營好壞的關鍵。
他們要協調好企業內部的各種關係,還要使企業本身與外界社會有充分的協調。因企業與國家息息相關,不管企業家情願不情願,都必須涉足政治,調理複雜的生產關係,不論他們擁有哪方麵的專門才能,這些才能隻是幫助他們成為一個通才型的人物。
隻有企業獲得了成功,才能談得上企業家個人的成功。
而有些社會名人,憑一技之長就可以響亮自己的名號。如:歌星、球星。
名人都是自己那個領域裏的成功者。應該是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
天才還是環境的產物,不會超過曆史的局限。在每個名人的成功因素中,經濟的必然性(也可稱曆史的必須性)占主導地位,偶然隻是一種補充或表現形式。
現代社會需要一種“名人效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有些行業很容易被社會時尚推出一兩個甚至一批明星。有的曇花一現,有的具有深厚的實力,甚至會成為曆史的名人。老實說,在快速多變、競爭劇烈的現代社會,能曇花一現也不容易,也很珍貴。
正像誰也不會因“一現”而鄙視曇花一樣。“一現”畢竟勝於終生不現。
相比之下,社會對於優秀企業家還沒有給予應該給予的推崇。經濟活動自不必說,當今許多社會活動都是“企業搭台,其他行業唱戲”,而台上台下卻很容易忽略搭台的人。
發達國家每年都要評選全世界最成功的十大企業,百大企業。順便也就公布富豪、超級富豪的排名榜。在資本主義世界看來,富裕是成功的標誌,因為“人類的目標是最大的福利,而不是最多的人口”,富翁的地位和知名度是其他名人諸如影星、歌星、球星們無法比的。《艾柯卡自傳》風靡全世界,長期居暢銷書之列,許多人甚至鼓勵他競選美國總統。這個在工業社會奮鬥成功的經濟巨人,成了年輕人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