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凰(下)(2 / 3)

這是一個社會轉型時期,蔣美華所在的研究所也在改製中衰落下去。1993年,美華工作的情報資料室撤銷了,她和室裏的人都下了崗,當時她隻有每月300元的收入。老劉是指望不上了,他所在企業也不景氣,他身體不好,每經常住醫院。她要供養兒子考重點高中,每年的補課費就要上千元。對於家庭她還要承擔責任,作為家中的長女,母親去世了,她還贍養重病臥床的父親。返城弟弟因精神病長期住院,她還要撫養因父母離異無人照顧的小侄,還有在上海借讀的妹妹的孩子、丈夫兄弟的孩子也吃住在她家裏,她還要管……負擔,沉重的負擔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上。她真的很難。自家的事就夠多了,別人的事可以不管,但是心地善良的美華就是“破車好攬載”,別說是親人她想幫助,就是街上的流浪貓和狗她也抱回家,不忍心讓她它們受苦!

從自己熱愛的崗位走下來,到社會上自己去尋找工作,對她來說是十分痛苦的,走出研究所大院子那天,她忍不住落淚了,甚至比自己當年被火燒傷都痛苦。過去組織和單位給了她很多的關愛,她對他們有著深深的依賴,現在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她的心空落落的。但她沒有退縮也沒有報怨,因為她曾是英雄,英雄是永遠不能氣短的!

美華找到一家經營窗簾的商店推薦自己,她說我能給你們加工窗簾和沙發套、鋼琴套。老板娘看著她傷殘的雙手,不敢相信。美華說,我先給你們做幾件看看。結果她的手工製品件件都精美得像藝術品一樣,她使用縫紉機的功夫是一流的。從此她的家成了這家商店的加工廠,顧客需要什麼她都加工,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來急活了,她覺都不睡了,一直幹到天亮。天亮時分,他叫醒兒子去上學,然後自己給商店送貨,她抬頭看見那太陽是暖洋洋的。

一年半後,當年作過多次手術的眼睛又犯病了,什麼也看不清了,美華隻好放棄了這項生意。在黑暗中,她還在尋找太陽,一切從頭再來。她看到附近的虯江市場十分紅火,她又有了新的追求。每天早上5點起床,兒子到早市上搶攤,幫助她把貨擺好,再去上學,放了學後再幫母親收攤。在那幾平米的地界,她開始賣保暖鞋,從外地販進800雙長毛絨套鞋塞滿屋子,她每天早上和兒子從六樓把鞋箱子搬下來,再一箱箱地送到攤上,一雙雙賣出去,雖然賺頭不多,但還是有了生計。

可惜整頓市容中她的攤被取消了,她又從頭再來!租借鐵皮房當商亭,賣紐扣和各種小百貨,也賣過鮮花。無論刮風下雨,無論酷暑嚴寒,她總是早出攤晚收攤。冬天那鐵皮房就像冰窖,她手上臉上的傷疤痛疼難忍;夏天那鐵皮房又像蒸籠,移植手術後沒有汗腺的臉上頭上更是脹得難受,她隻有忍耐,而且還要笑對每一個顧客。剛開業時,一些人看著她的樣子都避而遠之。但越來越多的人走近她。因為她專做大店不做、小店又不原意做的小生意,群眾需要的東西利再小,她也給單獨上貨。對於貧困的老人她都是免費贈送。她的那間鐵皮的商亭如磁石一樣吸引人,美華又有了自己的“單位”,自己為社會服務的新崗位。

英雄畢竟還是英雄,蔣美華在新的崗位上又被評為區的“十佳”人物、“三八”紅旗手、殘疾人勞動模範。區裏的《閘北報》以“身殘誌更堅自強創新業”為題報道了她的事跡,稱讚“麵對艱難的生活道路,一個當年的救火英雄、特等傷殘者,沒有屈服,沒有消沉,以頑強的毅力自強自立,又走上了新的崗位。”閘北電視台也專題報道她。這時許多敬重她的人才知道,當年她是為搶救國愛財產而燒傷的英雄。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一個被遺忘的英雄,再次成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