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山
如果說,黑龍江省的版圖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天鵝,那83900平方公裏的大興安嶺就是那天鵝的頭冠。那裏是祖國的綠色瑰寶,山高林美,資源豐富。有多少人對這片神奇的山林心向往之,趨之若騖。當然,作一次進山的旅遊者很愜意,如果要長期在大山裏生活就不容易了。高寒和高緯度環境會使許多人的身體不適應,嚴重危脅人生命的心髒病發生率較高。這幾年,這裏的人們對心髒病卻不再懼怕了,因為有一位上海的心髒病專家,成了他們的“守護神”,他隨叫隨到,一年有五六次跑進大山為病人動手術。如果你找到上海他工作的瑞金醫院,隻要你說是“大興安嶺的”,他便如親人般給你安排醫療。更重要的是,由他牽線,大興安嶺地區醫院已和上海瑞金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在他們的指導下,地區醫院已組建成了全省地市級醫院中一流的心血管專科。
這位“大興安嶺人的守護神”叫張大東,當年在呼瑪縣下鄉的上海知青,現在是上海瑞金醫院集團閔行醫院的院長助理、心血管內科主任,中國著名的心血管介入治療專家。
那天早上八點半,我就趕到了位於莘莊鎮的閔行醫院,在那座新建的大廈的15樓,我找到了心內科的病房,樓廳裏掛著許多錦旗,都是讚揚張大東的醫術和醫德的。他正在查房,按個病房的巡視,親切地詢問病人,仔細地檢查,身邊跟著許多實習醫生。半個多小時過去了,站在走廊上的我失去了耐心,我隻好對護士說:“我是大興安嶺的,找張主任。”這一招還真靈,張大東馬上出來見我,把我領到他的辦公室接受采訪,這其間,呼瑪縣一位姓趙的縣人大副主任來找他,她是來看病的。還有科裏的護士長,也來主動介紹情況,她曾和張主任到過加格達奇為病人作手術。
大東很帥,有點像哪部電視劇的男主角,儒雅又親切。聽說我在黑河當過知青,他說呼瑪和黑河是近鄰,我們都在黑龍江邊下鄉。接著就無話不說了。他說,我是1954年出生,1970年4月15日下鄉的。我們是知青中的小字輩,被稱為“小六九”(六九屆中學生)。當時隻記得路太遠了,走了好幾天,先坐火車從上海到塔河,又換汽車跑到一個叫三間房的小村落,前麵就沒有公路了。鄉裏要安排我們坐拉行李的拖拉機,可是我們一激動,要來個急行軍!沒想到,那是110裏的山路。開始我們還指點江山,有說有笑的。初春的興安嶺,殘雪未盡,達子香已綻出紫色的花蕾,山色秀美,我們像逛公園一樣高興。後來就步伐越來越沉重了,滿腳的泥水,衣服都被汗水濕透,軍用水壺的水喝沒了,書包裏的饅頭也啃光了。饑寒交迫的我們就隻好抓路邊的殘雪解渴了!總算在半夜時分,走進了察哈彥這個地處黑龍江轉彎處的小屯子,倒在土炕上就睡,一夜無夢,我們浪漫又艱苦的知青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和那些逃難到大山裏的移民一樣,大東他們春夏秋季開荒種地打糧,到了冬天就進山伐木。對這些大城市的孩子們來說,什麼活都不輕。年紀最小的大東一點不示弱,重活累活都搶著幹,不長時間他就“出人頭地”了,先當上隊裏的民兵排長,後來還當上了生產隊副隊長,主管副業生產。從下鄉的那年冬天開始,連續四年領著大夥進山伐木,在零下37度到38度的嚴寒中,他們跪在大雪地裏,用簡易的彎把子鋸,把參天大樹放到,再砍掉枝叉,把樹幹用馬拖到楞場,再堆成垛,等待火車裝走。在楞場抬大木頭是又累又危險的活,白白淨淨的大東,總是搶第一杠,他指揮著8個棒小夥彎腰掛鉤,一起身抬起數千斤的大元木,然後邁著穩健的步伐,向前走去,他們一起喊著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