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2 / 2)

沒想到我寫的這些陳舊的“故事”受到讀者的歡迎。這本書,作家出版社第一版印了一萬冊,根據市場的需要,又加印了六千本,還有加印的可能。我在哈爾濱和上海搞了幾次簽名售書,都很火爆。當然買書的多數都是老知青,有給自己買的,也有一次買幾十本,要寄給在外地的老戰友的。也有“80後”給自己的父母買的,他們是知青的後代。還遇到一個女孩子買兩本,一本給母親,一本給未來的婆婆,她們都是知青。也有的青年是買給自己看的,他們在網上看到了“我們的故事“的片斷,想看全部故事,就買書了。我看到了他們在網上的讀後感,很感人的。誰說,這一代孩子冷漠,他們有如火的激情,更有冷靜的思想,應該說他們比當年的我們更成熟,這是民族的大幸。

為了提高簽售的速度,我事先寫好一些贈言供老知青們參考,如“青春永恒”、“情係北大荒”、“艱難歲月 美麗青春”、“我們為自己驕傲”等,沒想到許多人選了“我們為自己驕傲”這一條,讓我寫在他(她)買的書上。可以肯定,他們就是陳丹青所說的那批被社會草草打發的“一事無成”的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芸芸草民“。他們沒有報怨,沒有遺恨,沒有沉淪,而是樂觀地對待人生,平靜地生活。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馮遠先生讚揚的“堅毅、質樸、自律和犧牲精神”,也顯示了他們“此生不渝的理想境界追求”。

我們真的該為自己驕傲。為自己苦難而壯麗的青春驕傲,為自已不屈的“知青精神”驕傲,為自己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驕傲!那是曆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但是最後,我還是把這篇文章的題目確定為“我們為自己哀惋,更為自己驕傲”,因為我們中的多數人在那場“運動”中失去了青春、夢想、前途、愛情,甚至生命,這一切都一去都不複返了,難道不值得哀惋嗎?

但是,我們還要驕傲地活著,驕傲著述說著我們的光榮。盡管都是些苦難的故事。哈爾濱醫大的退休教授陳先生是在看了汶川大地震的電視後,看《我們的故事》的,他說一樣的流淚,一樣的感受。我說,因為這些故事發生時,中國也在鬧“地震”,不過那是人禍。

社會發展了,時不時地讀點苦難的故事大有禆益。就像吃糖太多容易得糖尿病,適當吃點黃蓮能消炎和敗火。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在發展中,是不能不遭遇苦難的,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作為過來人,我們應該向我們的後代,說出一切。那怕那是多麼痛苦。

也許這就是我為老知青代言這兩本書的原因。

我要感謝我書中寫到的那一百多個知青戰友,無論你們的幸福和痛苦都變成了永恒的曆史。

祝願活著的人快樂安康,祝願死去的人靈魂安寧。

這本書權當擺在北大荒原野裏的知青墳前的一束鮮花吧!

2008年6月5日 寫於阿城鴿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