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琴弦(1 / 3)

第606章 琴弦

第606章 琴弦

“這是個陰謀,這個家夥在耍花招。之前速烈人的種種表現,以及它們攻擊辛克人巡航艦的行徑都表明,這是一種不擇手段的危險生物。按照秦博士的信息學理論,它們反饋的信息是高度混沌的。現在,它主動提出要幫我們建造飛船引擎,九成九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吧?”

信息部部長李均看了一眼全息界麵上的安秉臣,沒有把話說得太直白。他不相信,經曆了無數大風大浪的安秉臣會連這麼簡單的把戲都看不出來。

“所以,我是堅決反對讓它離開木星軌道上的囚禁場所。根據我的推測,它恐怕快要扛不住智庫的無限循環審訊了,想找個機會開溜逃跑而已。”

安秉臣從對方的眼神裏看到了質疑,他也能大致猜到李均在想什麼。

然而,參與聽證會的兩百多位專家學者,全都證實了速烈人提出的能量線理論沒有任何邏輯上的錯誤。至少,這個理論從邏輯上講是成立的。

如果互助會能成功仿製以能量線理論為基礎的太空航行引擎,即便這位速烈俘虜真的逃跑了,那也是值得的。

因為,這種技術的誘惑力實在是太難以抗拒了,按照速烈人的理論,人類大部分的物理學概念都要重新改寫,太空航行引擎僅僅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塊小蛋糕而已。

無盡的一維能量線,以及由它們運動產生的質量體,或它們靜止產生的虛空,構成了人類眼中的宇宙。在傳統意義上的大質量天體密布星係區,能量線處於活躍振蕩狀態。在星係之間的天體稀薄地區,能量線處於接近靜止狀態。但即使是靜止狀態的能量線,同樣也蘊含著巨大的勢能,隻要有一隻能量之手來輕輕撥動它們,就會發出巨大的震顫。

這個理論甚至完美詮釋了長期以來困惑人類科學家的大型星係質量失蹤之謎。許多星係或超星係所展現出的引力,遠遠超過了它們自身質量本該擁有的引力,這種奇異現象導致科學家們推出了所謂的暗物質假設,即有某種無法被觀測到,也不與電磁波產生互動作用的重粒子物質存在於宇宙空間內,它們正是大型星係失蹤的質量,也是整個宇宙虛空中占主流的成份。

如果按照速烈人的能量線理論,暗物質假說就顯得完全沒有必要了。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暗物質,所有大型星係失蹤的質量,都蘊含在能量線的勢能中!

能量線引擎的最大妙處在於,它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需要不斷添加燃料的做工機械。

通過激活沿途空間的能量線,催發其中蘊含的勢能產生震蕩,以震蕩產生的能量作為飛船前進的動力。以此為動力的飛船就像一片在琴弦海洋中漫遊的樹葉,蹦跳著躥動著輾轉前進。那位速烈人俘虜深入淺出的解釋很快就讓所有人明白了能量線引擎的基本遠離,甚至連安秉臣也聽明白了。比起達文巴人借助星係核心引力的秋千式瞬移躍遷來,這種琴弦跳躍的航行方式雖然弱了一些,但卻同樣不需要持續補充能量,至少引擎開始工作後就不再消耗能量。

相反,通過調諧器的運作,引擎還能在運動中獲取能量。聽上去似乎是占了大便宜,但其實這真是一個很難說清是好是壞的特點。如果不能將經過空間中能量線振蕩產生的能量盡數吸收,那麼振蕩產生的多餘能量隨時可能實體化,即直接在飛船前方出現大小難測的物質,也許隻是一團稀薄飄渺的空間塵埃,也許就是一塊堅硬無比的隕石。所以,航行途中的振蕩能量,不吸都不行,吸少了也不行。

能量線引擎的真正作用,其實並不是負責推動飛船船體,而是盡可能吸收振蕩能量,為航行中的飛船消災避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裝備了這種引擎的飛行器隱約有點像大航海時代隨波逐流的帆船,隻不過宇宙空間的能量暗流比海洋上的狂風暴雨更加凶險萬倍。

在能量線運動靜止的空間區域,飛船可獲得的能量更大,運動速度可以快到超乎想象。在能量線運動活躍的星係區域,飛船可獲得的能量偏低,運動速度自然也會降下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速烈人的啞鈴型飛船進入太陽係後速度僅有每秒六百五十公裏。

如果全程都以這種速度標準航行,速烈人從天龍星係飛過來至少需要三百萬年。從它們探知到安秉臣與造物主聯係產生的大引力子源流波動時間點來計算,這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嗯,這種技術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這個速烈人自身的價值。你明白嗎?”安秉臣看著李均,直接亮明了底牌。

李均點點頭,又問:“那麼,如果它玩九真一假的把戲呢?在關鍵環節上陰咱們一把,自己趁亂逃之夭夭怎麼辦?”

說假話的至高境界,當然是九句真話夾一句假話。當然,最關鍵的那一句,必須是假話。以目前速烈人所表現出來的可信度,還真有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安秉臣笑了起來:“我把速烈人開出的條件給顛倒過來了。必須先幫我們做出引擎,測試運行成功之後才能還它以自由。在此之前,它隻能呆在木星軌道上的吳剛號裏跟一群卡魯做伴,哪兒都別想去。”

李均的雙眼眯縫起來,他與安秉臣對視了半秒,然後兩人都爆發出怪異的笑聲。

關掉與信息部部長的通訊界麵後,安秉臣又轉頭看了一眼仍在繼續的遠程公開聽審會。

那位叫靈的速烈人在全息界麵中生成的一塊屏板上寫出了長達六十多行的計算公式,正在世界各地觀看這一幕的專家學者已經有五人暈厥並被送往就近醫院搶救,但更多的業內人士聽到消息後紛紛通過星網接入這場詭異的聽審會。根據智庫的實時統計,此時此刻接入的專家人數已達一千三百人,遠遠超過開始時的兩百數目。

“任何引擎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必須與特定的飛船配合才能正常工作。那位速烈人也需要具體的飛船數據,才能設計出可以正常運作的引擎。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重新造一艘實驗性質的飛船,還是用吳剛號或昆侖號給它練手?”十二小時後,工程部部長沈莉在緊急召開的執事團協商會議上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