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比文竹大一歲,比文竹早入學,因一年級生病耽擱了一年,就與文竹同班了,好像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同窗九年,從無話可說、劃“三八”線到無話不說、互相鼓勵。
學習上董梅隻有問的份,尤其是數理化之類的,文竹總能不厭其煩為其解說,隻到董梅懂為止,其他人隻得空羨慕。而在其它方麵,文竹丟三拉四的,女生總是心細些,總能給他及時補上,如一塊像皮,尺子,筆之類的小文具。不起糾紛,相得益彰。
少女情竇初開,少男尚未開智,兩人常一起上學,回家。有人指指點點,董梅樂意,文竹隻當沒這回事,一笑了之。因不影響學習,老師也沒法批評教育,偶爾善意提醒,而文竹無動於衷,一切如初,反覺老師、同學大驚小怪。
初中畢業後董梅去了職校,文竹就讀高中,常有書信來往,大多是交流學習心得和鼓勵話語。也提家事,一筆帶過,偶開玩笑,無傷大雅。
初中畢業時,董梅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凹凸有致,雙目俊倩,巧盼流彩。瓜子臉白裏透紅,一笑如星,光彩照人,越發像個成人,在董家灣一帶出眾得很。女孩子總是發育早一點,男孩子晚一些,生理書上說過。
隻是小學沒有此門課,初中有了也是擺設,要不給學生做作業,要麼老師占用了。書發下來是啥樣,畢業時還是啥樣。
鄉人以為生殖器官是夫妻間床頭愛愛時說的悄悄話,在課堂上公開傳授,簡直傷風敗俗,有損道德,誤人子弟。也有老師不信邪,在課堂在上照章讀,結果男生哄堂大笑,女生麵紅耳赤,甚是無趣,後來老師也沒趣了。
孩子的生理知識大多是上代傳下來的,也有道聽途說,還有非正規書籍所得,片言隻語,朦朧得很,好奇得甚。愚昧不是一天形成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可以解放的。
文竹比董梅矮了小半頭,高度有待開發,開始以為是營養不良,後知是正常生理現象,也就不挖掘理由了。
文竹個不高,人聰慧,話不多,好看書。初中前大都武俠為主,金庸的、梁雨生的、古龍的。。。。。。再厚的書也看得津津有味,為書所薰,俠義漸濃。
小學六年級為看某同學的《神雕俠侶》,盛夏寧願不吃五分錢的赤豆棒冰,用二分錢一天租著看,看得天昏地暗,就為那楊過的獨臂與巨雕,盡快把書看完,多一天就多二分錢啊。
書是買不起的,借書看有時獲益還多些,因不是自家的,總有迫切感,怕人來催,信譽出問題,下次就難借了。因此特上勁,用功,如果是花錢看的,更不用言語了。
初中後班上有一個誌同道合的,叫劉成邦,人高馬大,比他更甚。吃飯看書,灶堂裏燒火看書,上廁所也帶本書,上課有時也偷著看,大人罵無用,老師收書也無用,依然如故。隻要得空,總是想著法子看。“飯可不吃,書不可不看也”。書包裏總有幾本武俠書,對一般人不屑來往,常以俠客自稱。
成邦與文竹倒是相見恨晚,交談甚歡。講起書中情節,滔滔不絕,頭頭是道,講到英雄人物開懷大笑,講到卑鄙小人咬牙切齒。看他眉飛色舞的神情,仿佛他是書中英雄好漢的代言人,容不得別人半點玷汙。
郭靖、楊過、張無忌、蕭峰、陳家洛、韋小寶。。。。。。鮮明人物,脫口而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本都可信手拈來,如數家珍。
青春的友誼在共同的愛好中迅速升溫,厚如城牆,直至死黨。
九二夏,三年職校歸來,董梅學有所成,學了製衣的本領,待人接物本來就是她的強項,越顯落落大方。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提高了許多,這大概是在外讀書住校的好處,父母不在身邊,萬事隻能依賴自己。
畢業後休了一個暑假,就在鎮上開個製衣店,取名“千裏梅製衣店”,由董梅名字拆分而成,香而不俗,文竹的創意。董梅早晚幫父母拾掇花圃,早九晚五去店裏忙著,閑時看看書,寫寫信,大都是寫給文竹的。
此時的文竹在揚州念書,逢年過節,寒暑兩假回來。有時在家幫父母做點事,有時去劉成邦那裏打發時間,大多時間呆在董梅店裏。製衣的製衣,看書的看書,有一言沒一言地聊著。兩人太熟了,用不著彼此客套,早就習慣了對方。
董梅心靈手巧,設計與做工均相當地好,可能是新手的緣故。快一年光景了,生意不慍也不火,自保沒有問題。然董梅終覺得如此不行,心中所學無法施展,抱負如一張白紙,上麵無所示示,前景與所想差距很大。哪裏出了問題?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很是惆悵。
一日與文竹談起此事,文竹思慮良久,方說:“營銷有問題。”“營銷有問題?”董梅一臉茫然,自己待人熱情,衣服款式新穎,價格公道,回頭客也不少。“這小本生意難道也要做廣告?”
“那倒不必,營銷倒是必須的,沒有營銷你打不開市場呀?現在不是以前,‘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文竹學的是經濟管理方麵的,分析頗有道理。
“文竹,你說,我該怎麼辦?”董梅脾氣急,快人快語,一心想知結果。
“做幾套當今最流行的新衣,請幾個身材苗條的小姊妹穿上,每天在相同時間沿鎮中心路段轉上幾圈,上、下午各一次。走上半月我想大功即可告成。”文竹本想調侃幾句,見她那個猴急相,直接露了底牌。
“文竹,行嗎?”董梅有點懷疑,抬頭望著文竹,此時的文竹已比董梅高了半個頭,一米七五左右,戴一副眼鏡,眉清目秀,胡須稀稀有了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