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幹貨(2 / 2)

大陸的“大片”都有共同的特點:畫麵華麗而情節不足。電影最總要的是什麼?俺認為是情節,一個好的、吸引人的故事是一部電影賣座較好的基本保障。大眾的趣味就更是這樣,故事永遠是第一位的。看看IMDB前幾位的排名,都是情節出眾的影片,像《教父》《肖申克的救贖》等等,無不是這樣。專業影評人士和導演比較青睞結構有特點、敘事不落俗套的電影,這也是為什麼《低俗小說》《羅拉快跑》等電影大獲成功的原因。

另外有一類屬於西方人很喜歡的類型,也是大腕導演們證明自己功力的電影類型,就是史詩型的電影,比如《阿甘正傳》就是典型的例子,從希臘時代西方就喜歡史詩,所以這種電影也特別容易討好,當然前提是拍的有深度。

《阿甘正傳》在95年奧斯卡上擊敗《肖申克的救贖》和《低俗小說》絕對不是偶然的,這種史詩型的電影想要拍好太難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大導演們,他們拍出的大片就有點不倫不類了,也許隻有一個例外,就是《活著》,史詩型的電影。一個沒有故事、情節弱智的電影是沒有辦法讓人看下去的,畫麵的華麗、對白的詭異隻能是陪襯而已,更加襯托出電影的蒼白。CTHD是這類影片的始作俑者——CTHD是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的縮寫,也就是著名的臥虎藏龍。據說,西方的影院門口都有LED的顯示屏,顯示現在放映的影片名字。CrouchingTiger,HiddenDragon實在是太長了,因此隻好縮寫成CTHD。俺認為這是李安導演對西方人一個絕妙的反諷,中文中一個普通的四字成語,直譯成英文,用來一個現在分詞一個過去分詞和兩種動物的名字,結果老外們一個個雲裏霧裏什麼也不明白,真是太牛了——雖然獲得了奧斯卡獎,但影片是在是沒什麼亮點。

李安導演是一位很有功力的導演,像《飲食男女》《推手》都在很好的故事裏嵌入很深的文化背景,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艾瑪·湯普森把自己多年辛苦改編的奧斯丁的《理智與情感》交給李安去導,就很能說明問題。艾瑪·湯普森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才女,能把奧斯丁的小說改編的很好,在一部電影裏表現得很完整,而且好評如潮。她能看上李安,說明李導演很有兩把刷子。也正因為如此,張、馮、陳都附會認為老外就喜歡CTHD這種片子,這哥三心理肯定大喜,這種電影還不容易拍嗎,要漂亮地方。

我們有的是;要錢,我們有的是;要中國元素,我們更有的是。於是諸多大片紛紛出籠,李安導演為害不淺啊。在回過頭來說夜宴。夜宴的故事骨架取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在我看來,這又犯了大忌。馮導估計是看到徐靜蕾同學惡搞斯蒂芬·茨威格,因此想要一個比茨威格更大的腕來顯擺自己的大導演身份。

這個影評有點東西,許帆喊來胖子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