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三小的校長辦公室裏,王校長找來體育教研室的組長商量參加首屆宜城市中小學足球比賽的事情。
三小在當地一直屬於一個中等水平的學校,教學成績比不過五小和實驗小學,這些年各類評比和比賽,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王校長剛上任不久,很想盡快取得一番成績。但是三小生源質量一直不太好,想短時間突出教學成績,是很難做到。當他打聽到市裏領導非常重視這次足球比賽的時候,便決定三小一定要參加這次比賽,而且一定要想辦法拿冠軍。
因此,他找來體育教研組的組長,詢問他學校拿冠軍的把握性有多大。教研組長分析了一下,他認為實際上現在全市的小學生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會踢球的,也沒有哪個學校教了足球,大家水平估計都不怎麼樣,所以要拿冠軍並不難。但是另一方麵,三小也是同樣的情況,沒多少孩子會踢球,水平也是很差,所以要穩拿冠軍也沒把握。
王校長聽完又問道如果要穩拿冠軍,有什麼辦法?教研組長想了會兒,提出了個辦法。他覺得既然大家都不太會踢,如果我們到外麵找一些會踢的孩子過來組個隊,那肯定就沒問題。王校長明白了教研組長的意思,但這種弄虛作假的方式還是讓他有些猶豫,不過他想了想,這次比賽其實也不過是教育局領導表現給新任市長的一次政績工程,在審查隊員這方麵肯定不會太過嚴格。為了穩拿冠軍,他決定采納教研組長的意見,到外麵找些會踢球的孩子組建一支球隊代表三小參賽。
到了周末,林元拿上製作好的隊服鞋子,滿滿的好幾大包,搭上班車又來到了石埂鄉。成冰在下車處等候,幫忙將這些東西運回學校。
學校裏經成冰挑選參加比賽的孩子們,正在圍著操場跑步。這是成冰在鍛煉他們的體力,他覺得農村孩子營養水平不如城裏孩子,所以可能在體能方麵可能會是弱項。但是,林元倒認為不一定,他見多了城裏的小孩,多是嬌生慣養,上下學有家長接送,平常不是呆在家裏看電視就是玩遊戲,雖然營養補充得很好,但是體能上並不一定比經常運動的農村孩子好。成冰聽完後,也覺得有些道理,便讓孩子們停下跑步,過來試穿隊服和鞋子。
孩子們是第一次穿這樣的隊服,都十分的新奇和興奮。林元給孩子們選的隊服是淺綠色的,球鞋是黑白相間的,衣服背上用黃色字體印著石埂小學四個字和球衣號碼。號碼是定做前讓孩子們自己選的。同時,林元也給成冰也做了一套。
孩子們穿上隊服和球鞋,略黑的臉龐和有些髒兮兮的手配上嶄新的隊服和鞋子,高興的在操場上嬉鬧起來。林元看著他們,竟也覺得有一絲成就感。
成冰讓孩子們穿上新球衣與沒有選上的孩子們再踢上一場訓練賽。
這段時間,成冰已將足球比賽的一些犯規規則教給了孩子們,又教了些簡單的配合戰術和腳下技術。在成冰的調教下,這隻球隊已經有模有樣。尤其是韓宇,原本就顯天賦的他,在隊友的配合下,突破更加具有攻擊力。田鋒的遠射和李曉軒的傳球比此前也有很大進步。這場訓練賽讓林元感觸更加深刻,他對這群孩子、對接下來的比賽顯得十分的期待。
比賽的賽程下來了,一共有將近30所學校參加比賽,參賽學校數量如此之多還是出乎成冰和林元的意料。他們自然不清楚這次比賽的背景,因此原本以為參加比賽的學校不會很多,因為在他們的了解中,現在的小學生踢球的人寥寥無幾的。在這些參加比賽的學校中,隻有兩所是農村學校,石埂就是其中一家。參賽的隊伍一共分為8個組,石埂小學被分在G組,同組的還有二小、八小、景秀小學。比賽分為小組賽和淘汰賽,算下來,如果打入決賽,至少得踢6場比賽。這讓平常隻是教孩子們踢著玩的成冰很是興奮,可以讓孩子們踢上6、7場比賽,感覺十分的過癮。似乎,在他的眼裏,石埂小學必定可以踢入決賽。
第一場比賽定在了周五上午,在二小的操場進行。由石埂小學對陣八小。原本成冰想讓孩子們提前一天到市裏適應一下場地,但是考慮到住宿等費用的問題,還是作罷。林元知道後,提出幫忙負擔這次費用,但是被倔強的成冰婉拒,隻是讓林元帶著他提前去踩了下點。他覺得,林元幫他購置球衣裝備已經花了不少錢,不想再讓他破費。
石埂鄉到宜城市區的班車最早是六點半從石埂鄉的集鎮發車。周五一早,天還隻是微微亮,孩子們就早早地從鄉裏各個村子裏走路到集鎮,聚集在了上車點,對於他們的中的大多數人,這還是第一次進城,因此顯得格外的期待。因為學校老師有限,費用也有限,學校隻有成冰一個人帶隊。林元知道後,特意請了一上午假,準備去給成冰幫忙。
孩子們上了車後,更加興奮,整個車廂裏充滿了吱吱喳喳的笑語。早班車上還沒多少人,成冰則和司機劉師傅聊起了參加比賽的事,劉師傅也是個球迷,聽說成冰要帶著這群都還沒進過城的孩子去參加市裏的比賽,笑著表示並不看好。但成冰的心裏,一直都是自信滿滿,他非常期待上午的這場比賽,覺得一定會讓大家眼前一亮。
晨光微露,由夏入秋的鄉村早晨,起了些薄霧,車窗外清風拂麵,傳來蟲鳴和鳥叫,一聲清脆響亮的汽笛聲響徹整個集鎮,提醒附近的村民,班車快要發車了。集鎮附近的村民,都把這聲音當成了早起的鬧鍾,以至於如果哪一天車子一直沒有響喇叭,他們還會不習慣,嘀咕著車子怎麼還沒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