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辱身(1 / 3)

夜已深沉,雪花敲在瓦簷上的聲音撲棱撲棱的,像是誰撒著堅硬的石子兒,一下一下驚著心腸。嬿婉並沒睡好,睜著雙眼擁著錦衾,靜靜聽著風發出怪獸般陰沉的呼號,低聲喚道:“春嬋。”

春嬋抱著膝蓋靠在床邊打盹,聽得嬿婉召喚,忙睜開蒙昧的眼,答應道:“主?”

嬿婉的聲音在發飄,她極輕聲地問:“事情真的都過去了嗎?”

春嬋低柔道:“進忠親自來遞過消息,趙九宵招了。雖然招得含糊其辭,可也隱隱約約透露了皇後與淩雲徹有私。他出了養心殿就求進忠救瀾翠,他為了瀾翠連最違心的話都了。真是一片癡情!”春嬋雖然這麼,口中卻滿是譏諷,“他哪裏知道,主隻是拿瀾翠與他做戲。進忠敷衍著答應了,他答得模棱兩可,是最好不過的,主一定會留著瀾翠不死。然後趙九宵與茂倩都被連夜帶出宮外。聽茂倩出了永定門就被扔進了河溝裏,不淹死也凍死了。趙九宵是流放之刑,罪名便是在坤寧宮有大不敬之舉。”

嬿婉抓著枕上一把金線流蘇,一雙眼在漆黑的夜裏閃著幽幽暗光,“皇上是不會放過茂倩的。”

春嬋急道:“皇上難道不信茂倩的話才這麼做?”

那金線本就生硬,硌在手心裏一陣陣發涼,“皇上就是信了,才要滅口。茂倩恨毒了淩雲徹,保不齊哪就嚷嚷開來,皇上當然不能留著這個後患再生波瀾。至於趙九宵,皇上還留著他,隻怕哪一日還想挖出什麼話來。”

春嬋大鬆一口氣,撫著心口道:“皇上疑心重,奴婢還怕皇上不信呢。”

嬿婉凝神思忖,“依著皇上的性子,想必不會全信。但人的疑心就像是無底幽洞,隻消勾起一點,便會叫人如墜泥潭,越陷越深,哪怕是貯海積山也休想再填平分毫!”她緩著氣息,慢慢道,“春嬋,一個人但凡要布下局來,就得要多多的人來顯得周全,萬無一失。眾口鑠金自然容易積毀銷骨,一旦撕開了口子,便什麼都攔不住了。”

春嬋擔憂,“能萬無一失麼?”

嬿婉伸著手指,在鬆軟的錦被上一道一道慢慢劃著,指甲劃過嬌嫩的蠶絲有輕微的沙沙聲,她在烏定定的夜裏睜著眼,發出駭人的光芒,“世間事未必都周全到萬無一失,但有三個字便夠了。那三個字,便是‘莫須有’。”

“莫須有?”

“對!莫須有,或許可能有。因為人的疑心勝過一切鐵證如山。因為隻要他堅信,便一切堅不可摧。但如有了疑心,疑心生暗鬼,哪怕無事也成了是非。曆代以來,死在‘莫須有’三字上的,還少麼?”

春嬋不解,“主這麼,隻消那雙如意雲紋的靴子便可讓皇後和淩雲徹不清道不明了,何必還扯出八阿哥的事!”

“皇上最恨有人在太子之事上作祟。這些年皇上最看重永琪,眼看著一定會封為太子,若知道皇後這麼多年對永琪都隻是虛與委蛇,以求依傍,又為了永璂連永琪也不放過,那麼皇上會作何感想?這件事便傳了出去,叫永琪和皇後生分了母子之情,那本宮也淨賺了!”

春嬋會意,立即道:“主放心。這件事奴婢會想辦法傳到五阿哥府中,再叫胡格格使勁吹吹枕頭風,她會盡力的。”

嬿婉倚靠在金線攢枝花枕上,含著輕快的笑意低低道:“田嬤嬤和田俊雖然死了,但叫本宮找到了田嬤嬤與前夫生下的女兒,按著永琪的喜好悉心調教,不枉她得了永琪那麼多的寵愛。”她正得意,忽地想到一事,不覺神色惻然,“對了,皇上如何處置淩雲徹?”

春嬋一愣,不知如何反應,隻得如實回稟,“這件事皇上隻交給了進忠去辦,想是幹係厲害,進忠一個字也不敢吐,也叫奴婢別問,怕八成是沒好下場了!”

嬿婉怔住,張口欲言。一瞬間,隻有一種欲落淚的心疼,催得她愴然含悲,“這件事本宮原也不想那麼快鬧出來,或者換個旁的法子也好。誰知豫妃深恨皇後害她失寵,硬生生忍了這麼多年,隻等鬧出這回事來!淩雲徹一旦有事,她便尋到茂倩,可見二人私下相與已深!”

春嬋婉言勸道:“主就是心軟,顧惜與淩大人自幼相識之情。可是淩大人糊塗油蒙了心,不顧主一心隻為皇後。這便是自作自受了!如今豫妃既然鬧了出來,良機難逢。主少不得順水推舟!”

嬿婉側首哀然,“多年來為了得皇上歡心掃除異己,本宮沒少利用淩雲徹。可歸根結底,要損他一條性命來扳倒皇後,也實在……”

春嬋見她傷懷不已,機敏接口道:“實在是賜良機,千載難逢!主不為別的,難道忘了夫人臨死前的囑咐麼?主無母無弟,落得孤苦地步,是誰害的!別奴婢心狠,為了主和阿哥的前程榮光,便是折了瀾翠在宮裏的安穩也沒什麼!”

嬿婉聽她口氣決斷,少不得振作心氣道:“也罷!難為你瞧出了趙九宵對瀾翠的情意,逼迫他供出淩雲徹,否則咱們再難壓倒皇後。趙九宵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隻是留著這個活口,再要翻供叫皇後借機東山再起,便不好了!”

“奴婢省得,一定會叫人在趙九宵流放途中料理幹淨!不留後患。”春嬋稍一思索,連忙求情道,“瀾翠年紀也大了,主答應過,此事一了便會借口不用她了送她出宮。奴婢會著人送她還鄉。”

嬿婉正猶豫,忽地咬了咬唇,冷道:“既然要不留後患,那麼瀾翠也別留著了,一並幹淨。本宮已經讓王蟾去辦了。”

春嬋與瀾翠一同服侍嬿婉多年,心知瀾翠雖不比自己與嬿婉親近,卻也一貫得力。竟不防嬿婉出這番話來,當真是驚心動魄。她深知嬿婉心性堅定,勸無可勸,少不得忍淚答允了。

直到出了殿閣,春嬋才覺得一陣陣後怕,寒難忍,怎及心頭寒冰。她正鎮定心神,眼見王蟾進來,忙一把拉過他往角落裏去,這才敢問:“瀾翠到底如何了?”

王蟾袖著手,一臉懼色:“奉主之命,送了瀾翠上路了。”

春嬋急道:“怎麼走的?”

王蟾連連搖頭,很是傷感,“一頓飯菜,都是有毒的,也算留了全屍。唉,我跟內務府報了瀾翠得了絞腸痧,送去火場化了。”

春嬋不禁含悲:“我與瀾翠一同服侍主多年,瀾翠一貫得力。主的心怎麼這麼狠了?連自己人也不放過。瀾翠可是一直忠心耿耿的呀。”

王蟾緊張地抓住春嬋的袖子,四周張望了無人,才放下心來:“我的好姐姐,甭管別人了。哪一不留神,我和你就踏了瀾翠的老路了。咱們呀,自求多福吧。”

春嬋一想到嬿婉方才臉色,也是後怕,隻得掩了口,將哭聲咽了下去。

人在興頭上的時候,日子是一條光滑的綺麗的綢,順著它滑溜溜地遊蕩,蕩得無邊無際,如在雲端之上。可不如意的時候,日子就成了發黴的蒜瓣,過一就是一瓣兒,像是被硬塞進了喉嚨裏,辛辣、發澀、萎靡、黴爛,吞不下,吐不出,不盡的酸澀苦辛。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十六。

如懿記得再清楚不過,整整三十六。這三十六裏,皇帝沒有再見過她,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往常那種近乎決絕的隔斷。隔著一條長街的兩端,她與皇帝各自過著自己或絢爛或寂寞的歲月。

也沒人知道淩雲徹的消息。他仿佛在人間徹底蒸發,無聲無息。有人,他與茂倩和離,觸怒威,被趕出宮外。有人,他盜取宮中寶物,與他的兄弟趙九宵一同被流放邊塞。還有人,他氣不過茂倩無禮無德,一怒之下出家做了和尚。

但任憑流言紛紛,不過是一個侍衛的故事,閑言兩句,就如拋入湖心的石子,暈開兩圈漣漪也便無聲無息了。隻是任憑李玉與如懿用盡法子,也得不到淩雲徹半點消息。

有時候,沒有消息,比最壞的消息,更讓人覺得可怕。

直到,直到那一日。大雪初停,滿庭冰雪映著宮牆的暗紅輝澤,折出一地慘然的銀白。室內雖然燃著數個炭盆,但殿內不足以因此和暖,冷津津的。窗外刮著巨風,擊打著窗欞,如野馬奔騰嘶鳴,馳於浩浩原野。如懿伏在案邊,用淺紅的筆墨畫上一瓣梅花,湊成“九九消寒圖”,便又算熬過了一日。自從淩雲徹消失後,她的心沒有一刻得到安寧。而沉寂的翊坤宮,就如大雪冰封後的紫禁城,晶瑩、璀璨,卻是一座華美的沒有生氣的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