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曆中,葉燮也有機會廣泛接觸全國各地文化學術界的一些名流。友朋之間對詩歌創作的討論切磋、批評辯駁,使葉燮對當時詩壇現狀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對當時詩壇的流弊,葉燮覺得有必要加以矯正,這一切,觸動了葉燮詩歌評論寫作的想法。
《原詩》分內外兩篇,每篇分上、下兩卷,共4卷。內篇是詩歌原理,其中上卷討論詩的發展,下卷討論詩的創作。外篇為詩歌批評,主要評論詩歌創作技巧。
關於詩的發展,葉燮主張文學是在不斷進化的。在《原詩》的第一部分,他論述了詩歌在各個時期的盛與衰,他試圖對我國古典詩歌史作出全新的評價。
葉燮指出,詩歌在形式和內容上如果固守某些正統的體係,必然會由呆板而變得陳舊過時。相反,變化的時代則是真正的創造時期,昀終會給詩歌帶來新的興盛。他認為:
且夫《風雅》之有正有變,其正變係乎時,謂政治風俗之由得而失,由隆而汙。此以時言詩;時有變而詩因之。時變而失正,詩變而仍不失其正,故有盛無衰,詩之源也。吾言後代之詩,有正有變,其正變係乎詩,謂體格、聲調、命意、措辭、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詩言時,詩遞變而時隨之。故有漢、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為盛衰,惟變以救正之衰,故遞衰遞盛,詩之流也。
俞嚐自謂“陳言之務去”,想其時陳言之為禍,必有出於目不忍見、耳不堪聞者。使天下人之心思智慧,日腐爛埋沒於陳言中,排之者比於救焚拯溺,可不力乎!而俗儒且栩栩然俎豆俞所斥之陳言,以為秘異而相授受,可不哀耶。
在遊曆中,葉燮也有機會廣泛接觸全國各地文化學術界的一些名流。友朋之間對詩歌創作的討論切磋、批評辯駁,使葉燮對當時詩壇現狀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對當時詩壇的流弊,葉燮覺得有必要加以矯正,這一切,觸動了葉燮詩歌評論寫作的想法。
《原詩》分內外兩篇,每篇分上、下兩卷,共4卷。內篇是詩歌原理,其中上卷討論詩的發展,下卷討論詩的創作。外篇為詩歌批評,主要評論詩歌創作技巧。
關於詩的發展,葉燮主張文學是在不斷進化的。在《原詩》的第一部分,他論述了詩歌在各個時期的盛與衰,他試圖對我國古典詩歌史作出全新的評價。
葉燮指出,詩歌在形式和內容上如果固守某些正統的體係,必然會由呆板而變得陳舊過時。相反,變化的時代則是真正的創造時期,昀終會給詩歌帶來新的興盛。他認為:
且夫《風雅》之有正有變,其正變係乎時,謂政治風俗之由得而失,由隆而汙。此以時言詩;時有變而詩因之。時變而失正,詩變而仍不失其正,故有盛無衰,詩之源也。吾言後代之詩,有正有變,其正變係乎詩,謂體格、聲調、命意、措辭、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詩言時,詩遞變而時隨之。故有漢、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為盛衰,惟變以救正之衰,故遞衰遞盛,詩之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