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一段時間的日記“殘缺”,我們隻知道胡適在友人任鴻雋家住了三個星期,在丁文江家住了兩星期,赴了一百幾十次宴會,但日記中並無重回北大校園的記載,僅提到他跟徐旭生、李潤章等討論把北京大學改作研究院以及“統籌全國大學區”的事宜。我以為,胡適日記的“殘缺”固然跟他的忙碌有關,但也有些內容他原本就不想寫進日記。胡適專程到香山探望養病的朱毅農就是一例,這條信息見諸1930年10月20日胡適日記:“我自去年二月香山見她之後,至今始見她。”事隔一年,一般讀者閱讀時極容易忽略。
說朱毅農為胡適發瘋致死,這也有胡適日記為證。1930年10月20日胡適日記記載了他跟朱毅農會見的場麵:
去看朱我農(按:毅農的長兄)夫婦,並見其母。問之毅農現另住一小屋,用一個老媽看護,現臥病在床。朱母年已八十餘,殷殷要我安慰她。我農夫人邀我同去看她,我跟她出去。屋在口外沿大路,是一所住宅,他們租了這人家門外的兩間小屋給毅農住。此處便是她的瘋狂院!她病在床上,我進去看她,我農夫人即辭去(按:我農夫人辭去,表明她知道毅農有些話僅想對胡適說)。她很瘦削,對我說話很清楚,但也未免時有瘋話。她自己說,‘我是為了想你發瘋的’。我再三安慰她,勸她安心養病,將來我到北平,一定可以常見她。她說,‘我別無指望,隻望可以常常見你一麵’。她又說,‘我的腦經還可以恢複。你若肯教我,我還可以做點東西出來’。我都答應她了。此會甚慘,使我很感動。”同年10月22日胡適日記又寫道:“去看毅農,仍未能起床。我看她似不能久活了。此正古人所謂‘我雖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念之黯然。”
胡適援引“伯仁”這一典故,是表示朱毅農的死他應負間接責任。
三、胡適因何與朱小姐結緣
朱毅農結識胡適,因為她的二哥朱經農是胡適留學美國期間的摯友。《胡適文存》中有一篇有名的文章,題為《答朱經農》,即為胡適與朱經農探討“文字革命”的往返書信。朱經農極端反對把“文言”“白話”一概廢除,采用羅馬文字作為國語的主張。對此胡適表示同意。但胡適同時指出了他一筆抹煞白話詩的偏見,並且極其不讚成他關於“白話詩應該立幾條規則”的意見,認為這類軌範會成為新詩寫作的一種枷鎖鐐銬。其實,早在1916年留學美國期間,胡適和朱經農之間對白話詩創作的意見即有分歧,但正是在相互駁難的過程中友誼與日俱增。而且後來朱經農的長兄朱我農也參與了這種討論,同樣跟胡適建立了親密的友誼。
在現存江冬秀致胡適信中,我們對朱毅農以及他跟胡家的關係多少有點了解。一、朱毅農身體不好,曾準備到北京西山療養半年,屆時打算將朱母寄放在胡家。由此可見兩家關係十分友善。二、朱毅農跟胡適之間彼此關心。毅農曾為胡適提供治療痔瘡的藥方,她認為手術的效果並不好,不如吃藥。1923年胡適到杭州療養時,寄回兩把當地產的絲綢扇子,一柄送給太太,另一就送給這位朱小姐。三、朱小姐曾當過胡適長子胡祖望的老師,朱小姐很喜歡這個孩子。
由於這一段時間的日記“殘缺”,我們隻知道胡適在友人任鴻雋家住了三個星期,在丁文江家住了兩星期,赴了一百幾十次宴會,但日記中並無重回北大校園的記載,僅提到他跟徐旭生、李潤章等討論把北京大學改作研究院以及“統籌全國大學區”的事宜。我以為,胡適日記的“殘缺”固然跟他的忙碌有關,但也有些內容他原本就不想寫進日記。胡適專程到香山探望養病的朱毅農就是一例,這條信息見諸1930年10月20日胡適日記:“我自去年二月香山見她之後,至今始見她。”事隔一年,一般讀者閱讀時極容易忽略。
說朱毅農為胡適發瘋致死,這也有胡適日記為證。1930年10月20日胡適日記記載了他跟朱毅農會見的場麵:
去看朱我農(按:毅農的長兄)夫婦,並見其母。問之毅農現另住一小屋,用一個老媽看護,現臥病在床。朱母年已八十餘,殷殷要我安慰她。我農夫人邀我同去看她,我跟她出去。屋在口外沿大路,是一所住宅,他們租了這人家門外的兩間小屋給毅農住。此處便是她的瘋狂院!她病在床上,我進去看她,我農夫人即辭去(按:我農夫人辭去,表明她知道毅農有些話僅想對胡適說)。她很瘦削,對我說話很清楚,但也未免時有瘋話。她自己說,‘我是為了想你發瘋的’。我再三安慰她,勸她安心養病,將來我到北平,一定可以常見她。她說,‘我別無指望,隻望可以常常見你一麵’。她又說,‘我的腦經還可以恢複。你若肯教我,我還可以做點東西出來’。我都答應她了。此會甚慘,使我很感動。”同年10月22日胡適日記又寫道:“去看毅農,仍未能起床。我看她似不能久活了。此正古人所謂‘我雖不殺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念之黯然。”
胡適援引“伯仁”這一典故,是表示朱毅農的死他應負間接責任。
三、胡適因何與朱小姐結緣
朱毅農結識胡適,因為她的二哥朱經農是胡適留學美國期間的摯友。《胡適文存》中有一篇有名的文章,題為《答朱經農》,即為胡適與朱經農探討“文字革命”的往返書信。朱經農極端反對把“文言”“白話”一概廢除,采用羅馬文字作為國語的主張。對此胡適表示同意。但胡適同時指出了他一筆抹煞白話詩的偏見,並且極其不讚成他關於“白話詩應該立幾條規則”的意見,認為這類軌範會成為新詩寫作的一種枷鎖鐐銬。其實,早在1916年留學美國期間,胡適和朱經農之間對白話詩創作的意見即有分歧,但正是在相互駁難的過程中友誼與日俱增。而且後來朱經農的長兄朱我農也參與了這種討論,同樣跟胡適建立了親密的友誼。
在現存江冬秀致胡適信中,我們對朱毅農以及他跟胡家的關係多少有點了解。一、朱毅農身體不好,曾準備到北京西山療養半年,屆時打算將朱母寄放在胡家。由此可見兩家關係十分友善。二、朱毅農跟胡適之間彼此關心。毅農曾為胡適提供治療痔瘡的藥方,她認為手術的效果並不好,不如吃藥。1923年胡適到杭州療養時,寄回兩把當地產的絲綢扇子,一柄送給太太,另一就送給這位朱小姐。三、朱小姐曾當過胡適長子胡祖望的老師,朱小姐很喜歡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