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錄》中出現的除了“馴獸”與“禽獸”之外,還有一種通人性的“有四條腿、全體生毛的哺乳動物”,那就是家犬。記得魯迅說過,人禽之辨本不必過於嚴格。這裏說的“禽”,就是古代對於鳥獸的總稱。家犬身上也有值得人類師法的美德。《小狗包弟》中那條藝術家鄰居飼養的小狗,在“紅色恐怖”中居然能朝被打得半死的藝術家跑來,“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舐舐,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直至被專政大隊的大棒打死。小狗關愛藝術家,是因為“藝術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而受過藝術家作品滋養的人們卻反而疏遠他,冷落他,甚至反而迫害他。我在“文革”中有過跟這位藝術家相同的經曆。在遭受迫害時,人們都疏離我,隻有一位同鄉兼同學的朋友曾在上廁所時趁四周無人對我尷尬地一笑。那時我曾把養過的一隻貓裝進布袋,托人送到遠處,但第二天它又神不知鬼不覺地跑了回來,在我腳旁“喵喵”的親昵地叫著,真正做到了“風風雨雨都接受,我會一直在你左右”。我又想起了魯迅《野草》中的名篇《狗的駁詰》。當人斥責狗“勢利”時,狗反駁說,它區分不了官和民,金和銅,布和綢,主和奴。在“勢利”這方麵,它愧不如人。是的,動物的愛,有時也會擴展到同一物種之外。
巴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我想,這也是我們應該畢生追求的目標。
二、盧梭·赫爾岑·魯迅
盧梭是被巴金譽為18世紀人類良心的作家。1927年留學法國時,巴金常在巴黎先賢祠(法語pae;on)旁的盧梭銅像前徘徊,對這位猛烈抨擊封建暴政和愚昧迷信的思想家訴說自己的絕望和苦痛。他讚揚盧梭講真話的精神,認同盧梭“人生來是平等的”這一觀點。巴金晚年撰寫《隨想錄》,顯然受到了盧梭《懺悔錄》的影響。他跟這位啟蒙思想家一樣,一方麵把自己的真實麵目(包括一時的迷茫與卑怯)全部展示在世人麵前,另一方麵更將矛頭準確地指向造成這種人性扭曲現象的社會原因。所不同的是,盧梭《懺悔錄》上卷有較大的私密性,而下卷則擴展了作品的社會性意義。巴金的《隨想錄》內容一以貫之,文風前後沒有迥異。在自我剖析方麵,巴金也沒有盧梭那種避重就輕的做法。
赫爾岑是俄國作家、哲學家、革命家,被譽為“19世紀中葉的伏爾泰”。他痛恨封建專製和“集體平庸”,以深刻揭露人生黑暗麵聞名於世。早在1928年,巴金就接觸了赫爾岑的代表作《往事與隨想》。20世紀50年代,他又翻譯了該書第5卷中的一部分——《家庭的戲劇》,晚年巴金更以多病之軀嘔心瀝血地譯完了該書的1、2卷。
《隨想錄》中出現的除了“馴獸”與“禽獸”之外,還有一種通人性的“有四條腿、全體生毛的哺乳動物”,那就是家犬。記得魯迅說過,人禽之辨本不必過於嚴格。這裏說的“禽”,就是古代對於鳥獸的總稱。家犬身上也有值得人類師法的美德。《小狗包弟》中那條藝術家鄰居飼養的小狗,在“紅色恐怖”中居然能朝被打得半死的藝術家跑來,“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舐舐,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直至被專政大隊的大棒打死。小狗關愛藝術家,是因為“藝術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而受過藝術家作品滋養的人們卻反而疏遠他,冷落他,甚至反而迫害他。我在“文革”中有過跟這位藝術家相同的經曆。在遭受迫害時,人們都疏離我,隻有一位同鄉兼同學的朋友曾在上廁所時趁四周無人對我尷尬地一笑。那時我曾把養過的一隻貓裝進布袋,托人送到遠處,但第二天它又神不知鬼不覺地跑了回來,在我腳旁“喵喵”的親昵地叫著,真正做到了“風風雨雨都接受,我會一直在你左右”。我又想起了魯迅《野草》中的名篇《狗的駁詰》。當人斥責狗“勢利”時,狗反駁說,它區分不了官和民,金和銅,布和綢,主和奴。在“勢利”這方麵,它愧不如人。是的,動物的愛,有時也會擴展到同一物種之外。
巴金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沒有神,也就沒有獸。大家都是人。”我想,這也是我們應該畢生追求的目標。
二、盧梭·赫爾岑·魯迅
盧梭是被巴金譽為18世紀人類良心的作家。1927年留學法國時,巴金常在巴黎先賢祠(法語pae;on)旁的盧梭銅像前徘徊,對這位猛烈抨擊封建暴政和愚昧迷信的思想家訴說自己的絕望和苦痛。他讚揚盧梭講真話的精神,認同盧梭“人生來是平等的”這一觀點。巴金晚年撰寫《隨想錄》,顯然受到了盧梭《懺悔錄》的影響。他跟這位啟蒙思想家一樣,一方麵把自己的真實麵目(包括一時的迷茫與卑怯)全部展示在世人麵前,另一方麵更將矛頭準確地指向造成這種人性扭曲現象的社會原因。所不同的是,盧梭《懺悔錄》上卷有較大的私密性,而下卷則擴展了作品的社會性意義。巴金的《隨想錄》內容一以貫之,文風前後沒有迥異。在自我剖析方麵,巴金也沒有盧梭那種避重就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