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最成功的隻能是商鞅(3 / 3)

商鞅卻夠狠,比如有一次在渭水河畔,他一次就殺掉了七百多個破壞變法的舊貴族,這其中真正有破壞變法行為的隻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被株連的親族,甚至還有鄰居,整個渭水清澈的水麵,刹那間被滾滾鮮血染紅。連秦孝公的兒子,商鞅也絕不姑息。當時太子的兩個老師鼓動太子反對變法,誹謗商鞅,商鞅得知後,做主把兩個老師處以酷刑,一個割鼻子,一個臉上刺字,如此一來,整個秦國都嚇得打哆嗦了。他連太子的麵子都不給,自然誰的麵子也不會給了。沒辦法,老老實實跟著他混吧。

如日中天的商君

商鞅第一階段的變法持續了七年,到了公元前352年,變法的成果已經非常顯著,秦國上下出現了倉儲豐厚的景象,老百姓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甚至出現了披星戴月勞動的情景。

在國家稅收方麵,大量自耕農的出現,使政府的收入大為增加,國庫財大氣粗,舊貴族勢力遭到了殘酷鎮壓,一時很難對變法形成威脅。變法帶來的巨大實惠,也已經在秦國上下深入人心。

內政順利的時候,秦國軍隊的力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獎勵軍功製度的出台,使原本彪悍尚武的秦國人,作戰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打仗不用動員。從商鞅變法的第三年開始,秦國就陸續地在河西地區發動攻勢,多次擊敗魏軍,原先秦國對魏國戰爭一邊倒的慘敗局麵,這時候開始攻守易行。

原本對秦國采取攻勢的魏國,也不得不改變政策,對強大起來的秦國以防守為主,轉而把注意力轉向東邊的中原諸侯國。對於正在上升期的秦國來說,這一事件尤其重要,它使得正在蛻變的秦國,少了一個強大的對手,獲得了充足的成長空間,秦國收複西河失地,東進中原,似乎隻是時間問題了。

商鞅變法的第二階段,從這時期開始。公元前305年,商鞅再次頒布了變法令,因為變法的卓越成果,此時的商鞅已經成為手握秦國大權的大良造。在秦國國內,這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原本明槍暗箭的反對派們,現在已經無人敢掣肘。

商鞅第二階段變法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麵:一是廢除井田,開阡陌,這就徹底斷絕了奴隸主貴族的經濟命脈,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莊田的壟斷,勤力墾荒的自耕農們,隻要足夠勤勞,就可以把原來奴隸主貴族的土地劃到自己名下,國家法律會為他們提供絕對的保護。二是正式確立秦國的地方行政體係,即郡縣製度,全國劃分成41個縣,縣的長官縣令,由中央直接任免,這樣對地方的控製權,也牢牢地抓在了國君的手裏,原本畫地為牢的舊貴族們,從此徹底成了死老虎。三是統一度量衡,整合國民經濟,建立國家對商業貿易的絕對管理權。度量衡的統一,使國家有了統一的稅收標準,商業稅的征收也更加製度化。四是編訂《秦律》,這是繼《法經》之後,中國又一部封建社會法律,《秦律》參考《法經》製定,內容比《法經》更細致,涉及經濟、政治、軍事的各個方麵,目的是建立一個嚴格的官員督察體係,六國後來所羨慕的秦國官員之嚴謹、認真、高效,正是由此而形成的。

在這四項改革內容中,也包含著一個重要的目的,第一階段的改革,是樹立新法的影響力,建立新法的絕對權威;第二階段,是要把新法的內容製度化,成為秦帝國牢不可動的國體,深深滲透進秦帝國的血液中去。即使商鞅會有粉身碎骨的一天,但是商鞅的變法,也成為秦帝國從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時候的秦帝國,還享受著商鞅變法的成果,國民經濟效率大大提升,在不增加賦稅的情況下,政府擴大了稅源,增加了稅收,國庫儲備充裕,足夠支持大型的戰爭。秦國的軍事實力也在逐步增強,這時期的秦國,已經遷都鹹陽,定下了東進中原的國策,秦國的理想,也比中原諸國更加遠大,他們不再謀求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霸主地位,他們的理想是把整個天下統一在自己的囊中。這是秦國國君的願望,他們太盼望君臨天下的輝煌了。這也是商鞅的願望,他期待自己一生的嘔心瀝血,能成為中國未來的典章製度。

這期間的秦國,東進的腳步已經不可遏製。在秦國遷都之前,秦軍已經陸續收複了安邑、元裏等西河失地,稱霸中原的魏軍,被打得節節敗退。到了公元前343年,秦國已經成為諸侯眼中不能小覷的力量,連掛名的周天子都來向秦孝公朝賀,授予他霸主的身份。公元前340年,商鞅親自率軍擊敗魏國10萬大軍,俘虜魏國公子,魏國無奈之下,隻得向秦國歸還了所有的西河領土,幾十年的國恥,就此一朝得雪。

然而,僅僅是洗雪恥辱,在秦孝公君臣眼裏是遠遠不夠的。收複失地不夠,獲得霸主的身份也不夠,最重要的是要平定中原六國,一統天下。商鞅變法第二階段的12年,正是秦國勃興時期的關鍵12年。在這12年裏,秦國和齊國兩麵夾攻,使魏國實力徹底萎靡,秦國打通東進道路的願望從此徹底實現了。此後,彪悍的秦人第一次跨出了函穀關。雪亮的馬刀,直指向富饒的中原大地,關東六國的災難,中國的統一大業,腳步日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