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最後一次合縱(2 / 3)

隨著趙國發生國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悲催餓死在沙丘宮,留下這閃光豪言的龐煖,命運也立刻發生轉變。確切地說,是立刻就消失了。最普遍的說法,就是他跟著他的老師,一道出去隱居了。他的老師是誰?又是個很低調的名字:鶡冠子。

鶡冠子,其實是一個別號,並不是確切的人名,這又是一個戰國時期的神秘牛人,可惜真實姓名已經不為人知。僅有可知的史料是,他常戴著羽毛裝飾的帽子,因此也被稱為鶡冠子。但別看他行動古怪又神秘,這個人卻是有真本事,他是戰國道家的重要學者,思想更格外別致,認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人必須要學習這樣的變化,才能不斷地進步。他和他的門徒們,還編訂有文集《鶡冠子》,內中的文字筆力雄渾,堪稱先秦散文的經典代表,如此文采思想薈萃的牛人,教出來的徒弟,自然也不會差,龐煖就是其中一個!

在趙國國變之後,以最普遍的看法,就是龐煖跟著鶡冠子離開了趙國,來到了鶡冠子的祖國楚國,師徒找了一座深山隱居起來,然後就一道做學問,度過了漫長的時光,這段時日裏,師徒兩人除了鑽研學問,還寫了很多重要的文章,不單有軍事思想,更包括戰國時代許多閃光的自然科學思想,曆史價值十分重大!

這樣的時光,幾乎占去了他人生裏的大半,直到四十多年後,以相關史料的對比說,那時的龐煖,已經近80歲了,但是趙國,卻突然又想起他來了!

其實所謂突然又想起來,隻是個客氣說法,真實說法應該是:趙國,不得不想起他來。因為這時趙國,已經到了人才嚴重凋零,軍事壓力大到家,國家命運慘到家的地步!

具體有多慘?除了我們熟悉的長平之戰,敗北到了慘,還有個最大損失就是人口,40萬精壯人口一下全喪,可以說最厚實的老底都給賠了進去。屋漏偏逢連陰雨,西邊的秦國不停地進攻,北邊的燕國也不停地搗蛋,就看準了趙國好欺負,隔三岔五地就來大舉進攻!如此焦頭爛額下,新登基的趙悼襄王急得直抓狂,就是這時候,有人給他推薦了這位隱藏的牛人:龐煖!

這個時候,距離當年龐煖離開趙國,真的已經是時過境遷,而今活躍在戰國經濟政治舞台上的,幾乎都是龐煖孫子輩的人,可接到趙悼襄王邀請後,龐煖沒有半分猶豫,依然興衝衝地趕到了趙國,而且別看他80多歲了,腦袋卻依然清楚,說話條理清晰,很快就叫趙悼襄王折服。這位半生隱居的強人,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

這人生第一步,就是遇到了一位半世紀前的老朋友:燕國大臣劇辛。

話說這劇辛,也是個強人一枚,年歲和龐煖差不了幾歲,名號卻比龐煖大得多。早年的時候,他也是趙國的大臣,和龐煖一起共事過,後來沙丘之亂,他同樣離開了趙國,不過沒有像龐煖一樣選擇隱居,而是果斷地改換了門庭,來到了燕國。那時的燕國,正是燕昭王求賢若渴的年月,廣招天下賢人。劇辛,這位法家的名流人物,很快就脫穎而出!

當時的燕國,正是人才彙集的時候,名流人物十分多,比如有令後世的諸葛亮十分仰慕的軍事家樂毅,也有戰國不世出的天才科學家鄒衍,但即使在這幫人當中,劇辛也是非常出眾的一位。隻說兩件事,就能證明這人的能力有多強:一,燕國和齊國開打前,正是劇辛走遍列國,一頓巧舌如簧的遊說,才令諸多國家結成聯盟,對齊國形成了包圍態勢!二,在樂毅一口氣橫掃齊國七十多城池的時候,突然大喊不要打的,依然還是劇辛,他義正詞嚴地教育樂毅,齊國不是這麼容易滅的,燕國最佳的選擇,就是逼迫齊國服軟,先交割部分城池,把現有的利益穩固住,參考這條說法,如果當時燕國真聽了,最後田單火牛陣翻盤的機會,可以說是非常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