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戰國的官職都怎麼叫(1 / 3)

在這種選擇下,戰國國家的官職體製,也就基本類似:中央有負責行政的相國與負責戰爭的將軍,分別統領相關官員。地方上建立郡縣製度,由國君直接任命管理地方軍政官員。大小官職仿佛都用繩索牽住,繩頭牢牢抓在國君手裏。各個國家的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是異曲同工。

在這個目標下,列國的主要官職都有哪些呢?又該怎麼叫呢?

戰國的這些官眼熟不

首先要說的,就是各國統攬行政大權的職務:相!

看過將相和的典故就知道,戰功卓著的廉頗,可以為了藺相如做相不服,差點鬧出事端來,可見這個“相”,列國都是令人眼熱職務!

其實在春秋時期,就有了“相”,但論地位,卻是天上地下。春秋時期的相,隻是小禮賓官而已,根本沒什麼實權,當時輔佐國君處理國家大事的,被稱作“太宰”!但到了戰國時期,“相”就翻身了,最早開始把“相”設為國君之下高官的,是春秋時期的齊國,戰國時期繼承這一設定的,則是最早雄霸列強的魏國,隨後是韓、趙兩國。魏國能夠最早雄起,這個製度的優勢,確實立竿見影!

至於後來變法崛起的秦國?雖說一些影視劇,都喊商鞅丞相,其實他剛入秦時,做的真不是丞相,而是“左庶長”,後來順風順水,做到了大良造,其實這就相當於“相”的角色,隻是還沒有名分。

秦國真正開始有了名副其實的“相”,則是在秦惠文王殺掉商鞅後,新得寵的張儀,他在秦惠文王十年(公元328年)官拜秦國相。而在稱呼上,秦國也有了一個尊稱:相邦。如果哪個電視劇上,呂不韋等秦國相,是被這樣稱呼的,必須讚一聲,專業!而能與之相媲美的官職,就是總攬軍事大權的將。將與相,這兩個戰國時期各國國家機器上的最高端官職,好比中央集權國王的左膀右臂。

然而比起“相”來,戰國時期的“將軍”,更是個新名詞,最早有這個創新的,依然還是魏國。在魏文侯首霸諸侯的年代裏,魏國除設置了“相”這個行政官職,還首創了文武分家,專門由軍事人才來主持戰事。樂羊子和吳起,這兩位為魏國出生入死的名將,也可以說是戰國時代最早的一代將軍。

有了這個軍事體製創新後,這種新型模式,也很快被列國效仿,比如齊國的田忌、燕國的樂毅,這些呼嘯一時的名將,都是專職的將軍,這在文武不分家的春秋年代,是很少可以看到的。但相對例外的,還是秦國。

作為戰國長期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軍事魔獸的秦國,其實在將的任命上,卻是相當地保守。別看秦國一直軍力強大,但在其他國家專職的將,放在秦國,卻是個典型的臨時工職務,一般都是有仗打了才隨機委派,打完仗就收回權力。直到秦昭王時代,才有了第一位專職把持兵權的將軍:穰侯魏冉!為什麼偏偏他可以?當時秦昭王剛登基,王位都沒坐穩,魏冉更是他的親舅,不信他信誰?當然等到魏冉倒台,秦國又基本恢複了老樣子了!

在這種選擇下,戰國國家的官職體製,也就基本類似:中央有負責行政的相國與負責戰爭的將軍,分別統領相關官員。地方上建立郡縣製度,由國君直接任命管理地方軍政官員。大小官職仿佛都用繩索牽住,繩頭牢牢抓在國君手裏。各個國家的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是異曲同工。

在這個目標下,列國的主要官職都有哪些呢?又該怎麼叫呢?

戰國的這些官眼熟不

首先要說的,就是各國統攬行政大權的職務:相!

看過將相和的典故就知道,戰功卓著的廉頗,可以為了藺相如做相不服,差點鬧出事端來,可見這個“相”,列國都是令人眼熱職務!

其實在春秋時期,就有了“相”,但論地位,卻是天上地下。春秋時期的相,隻是小禮賓官而已,根本沒什麼實權,當時輔佐國君處理國家大事的,被稱作“太宰”!但到了戰國時期,“相”就翻身了,最早開始把“相”設為國君之下高官的,是春秋時期的齊國,戰國時期繼承這一設定的,則是最早雄霸列強的魏國,隨後是韓、趙兩國。魏國能夠最早雄起,這個製度的優勢,確實立竿見影!

至於後來變法崛起的秦國?雖說一些影視劇,都喊商鞅丞相,其實他剛入秦時,做的真不是丞相,而是“左庶長”,後來順風順水,做到了大良造,其實這就相當於“相”的角色,隻是還沒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