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產黨宣言》的文本思想(3 / 3)

它使農村服從城市的統治,使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並非為了使農民的民族和落後的東方真正發展起來,而是完全為了它自己的目的——爭得更大的利潤。

這一曆史趨勢也就是歐洲殖民統治形成和發展的曆史。對此如何評價,在我國學界是有爭議的。一種觀點對這種殖民統治完全肯定,認為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推動了世界落後地區的發展,是積極的、進步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人民實行了野蠻的侵略和殘酷的掠奪,加重了殖民地人民的負擔,阻礙了這些國家的發展。這兩種看法都不無道理,然而又都有所不足。現在我們來看看馬克思對這個問題的分析。

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在分析不列顛人對印度的侵略時指出,這種侵略的確是帶來了災難,與印度過去遭受的一切災難比較起來,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但在本質上卻屬於另外一種。馬克思寫道:“從人的感情上來說,親眼看到這無數辛勤經營的宗法製的祥和無害的社會組織一個個土崩瓦解,被投入苦海,親眼看到它們的每個成員既喪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喪失祖傳的謀生手段,是會感到難過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這些田園風味的農村公社不管看起來怎樣祥和無害,卻始終是東方專製製度的牢固基礎,它們使人的頭腦局限在極小的範圍內,成為迷信的馴服工具,成為傳統規則的奴隸,表現不出任何偉大的作為和曆史首創精神。”“從消滅專製製度的基礎、從推動曆史發展的角度看,印度的農村公社應該被摧毀。

至於在摧毀過程中出現的苦難,則是曆史進步付出的不可避免的代價。”馬克思正是以這樣的曆史觀去分析問題的。他說:“的確,英國在印度斯坦造成社會革命完全是受極卑鄙的利益所驅使,而且謀取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問題不在這裏。問題在於,如果亞洲的社會狀態沒有一個根本的革命,人類能不能實現自己的命運?如果不能,那麼,英國不管幹了多少罪行,它造成這個革命竟是充當了曆史的不自覺的工具。”我們認為,馬克思的分析是全麵而深刻的,他把道理從兩個方麵講清楚了,這種分析經得起曆史的檢驗,後來世界發展的實際也提供了證明。

現代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當今全球化的趨勢向世界推行新殖民主義,鼓吹“非國家化”、“非民族化”。有人不加分析地附和這種論調,認為全球化能使落後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其實從現實情況來分析,一個國家要實現現代化固然必須跟上全球化的大潮,但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並不一定能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真正發展起來。現代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在做著使落後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民族、使東方從屬於西方的美夢。但時代不同了,社會主義無論遭受了怎樣的挫折,它畢竟作為一種現實的存在對當今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不發達的國家和落後民族仍然存在,然而它們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主發展的欲望,新殖民主義者已經不可能像150多年前那樣去征服和擺布它們。

當今的全球化運動是曆史向世界曆史轉化過程的繼續。在這個意義上全球化不是現代才有的現象。但從另外一個意義上看,全球化完全是現代才有的。因為今天的全球化同今天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是分不開的,它是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產物,是現時代的結果。但《宣言》中關於世界曆史理論的原理對全球化作了科學的預見,經受住了曆史和實踐的考驗,它最深刻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可以接受當今任何全球化現實和理論的挑戰,是指導我們觀察“全球化”問題的思想武器。

(五)推翻封建主義社會製度建立資本主義社會製度這是資產階級又一個偉大的曆史功績,資產階級為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迅速有力地推動了資產階級所有製關係的發展,終於使得封建所有製關係不能容納已經發展了的生產力,反而變成了束縛生產力的桎梏。這種所有製關係必須被炸毀,它事實上已經被炸毀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競爭以及與自由競爭相適應的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資產階級的經濟統治和政治統治”。資產階級不僅從封建貴族手中奪得了一個舊世界,並按照他自己的麵貌創造了一個新世界。它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這個世界正在按照資產階級的意誌向前發展,封建貴族的意誌、中等階級的意誌對於這個世界已經或正在失去其意義。當然這是就世界發展的總方向和總趨勢而言的,並不是說其他階級的意誌就不存在或對當今世界的發展就不起任何作用,也不是說資本主義製度的發展就沒有曲折和反複。

資產階級的世界不是永世長存的,當無產階級所代表的共產主義已經被世界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的時候,它對世界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後,一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對世界曆史的意義是巨大的。它打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堅冰,開辟了人類曆史新的航向。資產階級的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不過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從《宣言》產生到現在的160多年中,在整個世界發展中資產階級仍然起著主導作用。

以上分析清楚地表明:現代資產階級及其所代表的社會絕不是上帝意誌的產物,也不是什麼天才人物的任意創造,完全是社會生產發展的結果,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進行一係列變革的產物,它的出現是曆史的必然,它對社會曆史曾經起過巨大的推動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理論家,同時又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高瞻遠矚,具有無比寬廣的胸懷。他們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曆史必然性以及資產階級的曆史作用所作的分析,對於我們今天正確地去認識資本主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三、資產階級的曆史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