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依托於對言語表達的自覺訓練。曾經向王鬆舟老師請教:您如何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使您的發音那麼有吸引力?王老師介紹說他堅持練習氣功,上課時每每調動丹田之氣來說話,使得課堂語調隨著文意不同而產生變化:激情澎湃時言說有震顫力,熱情洋溢時表達有雄厚的陽剛之力,親切溫柔時有平和舒緩的親和力。原來王老師也在自覺訓練。我不由聯想起大師於永正,不也是將自己喜愛的京劇表演融入課堂,在《梅蘭芳》一課中指導孩子讀文時注重眼神的跟蹤,要有神,多麼經典;虞大明老師講授《刷子李》也借助了相聲的語言技巧,介紹刷子李的高超技藝,讓孩子如同在天津的天橋下聽老藝人搖頭晃腦地細細說道……我領悟到:要想讓孩子喜歡你的課堂,教師的語言必須有感染力!於是,我開始反省自己。我出生在閩粵方言區,福州話的口音較重,必須正音,於是我向身邊的教師學習,不斷跟磁帶練說,借助外出北方講學的機會模仿當地教師的純正口音。終於有一天我在一個縣城執教,課後一個新華社記者問:您是福州人麼,為什麼語音不像當地人的?我心裏甜著呢!但我知道這遠遠不夠,這僅僅是我補上的基本功。我酷愛聽評書,小時候伴隨一架收音機,享受了諸多經典:《楊家將》《薛剛反唐》《包公案》《嶽飛傳》《隋唐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小時候我就喜歡模仿單田芳、田連元等評書表演藝術家的風格說話,突然間我發覺可以在重溫舊夢的同時錘煉語言——聽評書,學習評書語言技巧。就這樣,每天清晨的第一功課就成了聽評書聯播,一邊聽一邊模仿。現在的評書已經能下載收聽,可以重複回放,這就給我的學習模仿帶來極大的便利,使得我的語言表達水平突飛猛進。很多教師聽我講課都感覺有評書的味道,入耳、順耳、醒目、舒坦、有張力、有吸引力。孩子更是被這種特殊的、極具個性的、有感染力的語言所征服。孩子們聽課時臉上掛著笑,兩眼不離我身,伴隨著我的講述時而歡喜時而緊張,時而閉目享受,時而瞠目驚歎。我知道,這樣的課堂已經使孩子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他們喜歡語文課,就像我聽評書一樣,不舍得關機!
我和大家分享的,都來源於真實的經曆。記得有一個學期我身兼數職,成為一個年級的科學教師,第一節科學課,講的是關於細菌的內容。我借著小時候興趣生物的底子,和孩子們分享了小時候的豐富過往。特別是神秘兮兮地講述了我對埃及木乃伊的製作與保存的了解,講述了我曾經帶領班級同學參觀人體解剖實驗室的故事。晚餐時,一個孩子給我打電話說:何老師,你知道嗎,我從現在開始愛上科學課了。就因為你下午上的課,我發現科學這麼好玩!更意外的是,第二天一早,我辦公室的桌麵上已經躺著一瓶酸奶,是孩子自己製作後冷藏了一夜帶來的。昨天的課中,就有製作酸奶一例。
魔力,還留存於我們獨特的經曆,但最重要的是真誠全情的投入。
在長春上課,回家後收到童小謠老師的電郵,郵件主題叫“謎樣何捷 ”。寫的是當時的場景: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何捷老師為了趕飛機,一個勁兒看表。我也一個勁兒看手機,我看好多人也一個勁兒看手機,大家的心情和我都一樣吧,都希望時光慢點流逝,都希望,何捷老師不要走。下課,有兩個孩子又走了回來,他們是偷著跑回來和何老師說再見的,他們希望下次何老師能再來。當兩個小女孩和何老師握手、竊竊私語的時候,我的淚水流了出來,是啊,何捷老師,什麼時候能再回來?
魔力,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真情換真情,以真心對真心。
記得師傅於永正說,孩子最難忘的是他在語文課上講過的故事;師傅陳景鬆說,孩子最難忘的是他騎著自行車帶他們去鱔溪捉魚的經曆;畢業的孩子說:何老師,你上的課我們都忘記了,但你帶我們玩的作文遊戲我們卻忘不了……原來,教育要讓兒童感到愉悅才能留存印記。
原來,魔力語文課不求輝煌,不講排場,不需要那麼多的設備、資金,憑著教師的不泯童心。來吧,閱讀這本書。我願意和你分享我親曆的美妙,這是難以言說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