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術創新
(1)研究的視角。本書從社會管理視角,研究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發展和功能及其對當前社會管理創新的啟迪。以前對近代上海社團的研究多局限在三個方麵:一是研究近代上海特殊的政治經濟形勢下,傳統社團的結構變遷、體製更新、功能拓展、組織近代化、決策民主化等社團組織自身的近代化問題;二是分別研究各類社團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的作用;三是研究各類社團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社會宣傳、社會動員、鬥爭方式等問題。本書主要通過對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曆史考察,闡釋其在維係社會秩序和維護社會穩定方麵的作用,論述其在適應和推動社會發展中的社會管理意義。
(2)研究的區域特色。近代上海社團的發育和發展,有著不同於其他區域社團產生和發展的曆史條件。一般認為,近代上海是我國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在分析近代上海的曆史事件時,僅僅套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概念,就顯得籠統和概念化。近代上海商品市場意識較強,擺脫封建觀念的步子較快,半封建的影響較淡,半殖民地的程度較深,是西化氛圍較濃的地方。近代西方社會文明在近代上海直接落地並直接參與近代上海的社會治理和社會文明塑造,近代上海民眾受西方文明影響之深,以及行為方式西化風氣之濃,是近代中國其他區域所不及的。基於近代上海的區域特色,研究近代上海社團組織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特殊紐帶作用,是本書的特點之一。
(3)研究近代上海社團組織蓬勃發展的特殊原因。以往研究近代上海社團組織數量多、能量大的原因,大多是從“抱團求生存”、“保護民族權益,抵製洋人侵掠”等方麵進行論說的。本書認為,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發展軌跡具有曆史的自組織和自修複特征,既符合曆史唯物主義關於社會曆史是自然曆史過程的原理,又反映當時上海的特殊政治狀況。近代上海社團組織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是當時政府功能弱化、三界治理分割、社會空間擴大、文化新舊更替、市場經濟成長、人口規模流動的必然現象,在政府和民眾之間起到了特殊的凝合作用。本書把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發展,作為特定曆史時期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社會優化組合和社會自我治理的內在機製來研究,有助於深化近代上海城市史研究的內涵。
(4)研究的社會現實意義。首先,對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社會管理意義研究,有助於為今天的社會管理創新提供思想資源。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思想,有著科學發展社團組織的含義。社團組織是“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載體和組織資源,科學發展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社團組織是貫徹“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思想的客觀要求。考察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的社會管理意義,可以為科學建立現代社團組織提供一定的曆史借鑒。
其次,本書的研究有助於全麵認識時下社團組織發展的意義,消除把民間社團看作是異見團體的偏見,客觀評價其社會功能,尊重社會曆史生態,順應曆史發展潮流,增強正確引導社團發展的自覺性。
再次,對中西文化合流曆史背景下的近代上海社團組織社會管理意義的研究,有助於曆史地看待社團發展的過程和意義,清醒認識改革開放條件下的社團發展趨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曆史中,探索、積累、形成了豐富的社會宣傳、社會動員、社會凝聚的自上而下的單向性社會管理經驗。但在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人類文明呈現出大交流、大交彙、大交融的趨勢,世界競爭從經濟領域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綜合發展狀況提升,人們更加關注社會和諧、社會參與、社會民主和社會質量,同時,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更有利於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我們的社會管理體製麵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的新期盼。社會管理體製在新的發展條件下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發展社會團體、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開發政府和民眾之間的社團組織資源,是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係、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