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開埠後的衝擊與發展(1 / 3)

開埠以後,洋行貿易對上海地區的經濟秩序產生巨大衝擊。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上海的外貿迅速增長。開埠的最初六個星期裏,就有七艘外國商船駛入港口。第二年即1844年,共有44艘外國船隻進口,載重量為8584噸。1849年,進口外船增至133艘,載重量為52574噸,其中英國船94艘,載重38875噸,美國船25艘,載重10252噸,其他國家船隻共14艘,載重3447噸。1852年的最初九個月裏,進口外國船隻達182艘,載重量78165噸,其中英國船103艘,載重38420噸,美國船66艘,載重36532噸,其他各國船隻共13艘,載重3213噸。在進口商品中,毛織品和棉織品占有極大的比重,1845年,僅各式布匹一項,就進口1440062匹,價值1121190鎊。巨量棉毛織品的輸入,首遭其害的是上海地區的手工棉紡織業。據當時人記載:“鬆、太利在棉花梭布,較稻田倍蓰;雖(捐稅)橫暴,尚可支持。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鬆、太布市,消減大半。”又載,“我邑(上海縣)瀕海,多沙地,棉花實所宜種以此作布,利倍於粟,真美利也。比年因各口通商,洋布盛行,而木棉頓滯,蓋亦一厄雲。”外國商品的猛烈衝擊,使上海城鄉手工業日益走向衰落,隻能被納入外國資本主義市場,或破產,或作為原料供應,或經營洋貨買辦,或改弦更張實行機器生產提高效率和質量,或為城市市場服務,如,從種棉到種菜,搞養殖業等。

另一方麵,在“協定關稅”的不平等條約下,洋外國人的稅額負擔相對於我國民族商品的稅賦要輕得多,這就扼住了中國的經濟命脈,沉重地打擊了中國的民族經濟。同時,也令國人反思,刺激民族工商業逐步走向近代化的發展軌道。

洋行貿易的衝擊加劇了市場動蕩,促使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拋業進城尋覓生活,成為幫會團夥的後備軍。處於勉強支撐的業主則組織起來,“抱團”求生,同業公所逐步誕生。1868年成立的上海苧麻業公所碑刻資料記載:“彼外人之能以商戰爭雄者,惟其對於內則精益求精,對於外則同心同德故也。而吾國商人積習相沿,但知各圖利益,不思合力競爭,欲求人和,亦難矣哉!”希望建立公所能領導同業“籌進行之方,圖生利之策,協力經商,同心禦侮”。

在外國輸入上海的貨物中,鴉片占了很大的比重。許多外國商人、冒險家一開始都是為從事鴉片貿易來到上海的。怡和、旗昌、顛地、沙遜等洋行都是進行鴉片貿易的重要據點。最初,鴉片進口是以走私方式進行的,由配備武裝的海盜船隻運到吳淞,卸到躉船上,然後空船進港,與上海煙販談妥生意後,再去躉船提貨。這樣的貿易方式一直延續到1858年鴉片被改稱“洋藥”,列入“合法”貿易的範圍為止。許多外國商人和冒險家因從事罪惡的鴉片貿易而大發橫財。鴉片貿易也催生了近代上海黑社會這一民間組織的變異體。

開埠以後,洋行貿易對上海地區的經濟秩序產生巨大衝擊。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上海的外貿迅速增長。開埠的最初六個星期裏,就有七艘外國商船駛入港口。第二年即1844年,共有44艘外國船隻進口,載重量為8584噸。1849年,進口外船增至133艘,載重量為52574噸,其中英國船94艘,載重38875噸,美國船25艘,載重10252噸,其他國家船隻共14艘,載重3447噸。1852年的最初九個月裏,進口外國船隻達182艘,載重量78165噸,其中英國船103艘,載重38420噸,美國船66艘,載重36532噸,其他各國船隻共13艘,載重3213噸。在進口商品中,毛織品和棉織品占有極大的比重,1845年,僅各式布匹一項,就進口1440062匹,價值1121190鎊。巨量棉毛織品的輸入,首遭其害的是上海地區的手工棉紡織業。據當時人記載:“鬆、太利在棉花梭布,較稻田倍蓰;雖(捐稅)橫暴,尚可支持。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梭布三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可紡,鬆、太布市,消減大半。”又載,“我邑(上海縣)瀕海,多沙地,棉花實所宜種以此作布,利倍於粟,真美利也。比年因各口通商,洋布盛行,而木棉頓滯,蓋亦一厄雲。”外國商品的猛烈衝擊,使上海城鄉手工業日益走向衰落,隻能被納入外國資本主義市場,或破產,或作為原料供應,或經營洋貨買辦,或改弦更張實行機器生產提高效率和質量,或為城市市場服務,如,從種棉到種菜,搞養殖業等。

另一方麵,在“協定關稅”的不平等條約下,洋外國人的稅額負擔相對於我國民族商品的稅賦要輕得多,這就扼住了中國的經濟命脈,沉重地打擊了中國的民族經濟。同時,也令國人反思,刺激民族工商業逐步走向近代化的發展軌道。

洋行貿易的衝擊加劇了市場動蕩,促使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拋業進城尋覓生活,成為幫會團夥的後備軍。處於勉強支撐的業主則組織起來,“抱團”求生,同業公所逐步誕生。1868年成立的上海苧麻業公所碑刻資料記載:“彼外人之能以商戰爭雄者,惟其對於內則精益求精,對於外則同心同德故也。而吾國商人積習相沿,但知各圖利益,不思合力競爭,欲求人和,亦難矣哉!”希望建立公所能領導同業“籌進行之方,圖生利之策,協力經商,同心禦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