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近代上海社團的社會管理意義(2 / 2)

資源市場化配置的主要內容是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上海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是在中外因素自發狀態下演進而來的,大致通過三個環節展開。內外貿易中心市場的形成——資金、資本的市場化流動和市場化配置;租界的開辟和拓展——土地、房地產的市場化;移民社會的興起——勞動力的市場化。

經濟生態的根本變化,引起了經濟活動、市場貿易宏觀控製的變化。與外貿聯動的國內商品流動、貿易方式、市場關係已溢出了清政府原有體製可以控製的範圍和程度,蔓生出不少邊緣“領域”和“管理真空”。這種經濟活動的“任意化”狀態是晚清上海經濟生態環境的一種新氣象。

對於經濟活動的“任意化”狀態,起初,主要靠傳統社團的士紳治理和簡單合約予以規範,其基本功能為:同業均衡、調解糾紛、福利救濟等。士紳治理和簡單和約式的社會規範方式,在我國社會生活中根深蒂固,是一種文化整合理念,主要依靠人的會意判斷和默念能力,而非製度規範。文化整合的根本機製是經典規約加人為斷識。今天可以看到的遺留下來的各種勒石業規,就是這種文化整合理念的表現,期望從業者以磐石般的意誌永遵業規。簡單和約式的業規,內蘊一種信誓精神,沒有細則約束和製度的保障,實施規範主要依靠業主的道德自律和同業譴責。

隨著內外貿持續擴大,近代上海經濟社會中商品形態迅速普遍化。至同光年間,滬地各業繁榮,商號機廠林立。大量外地商戶遷滬,同業數量增加,業態有別,營業各異。行業的擴大導致同業關係複雜化,各類市場競爭漸次展開。至清末,在中外互市的急劇經濟變革中,傳統的規範和市場準則已明顯不適應國際化市場經濟環境,士紳治理和簡單和約式的文化整合精神在市場的衝擊下,出現了紊亂和失效的情形。許多行業會所為了整飭業內秩序,規範人們日益市場化的經營行為而主動地“妥整行規”。這一時期許多原來未立行業組織的傳統行業紛紛集議,謀劃設立會所,其動因就是以行業組織名義重新議定業規,規範專業市場。這種重新厘定業規和重申規範、細化規則及整修業規的情況,是工商社團應對新的經濟社會環境的自新適應性行為。

重整業規,主要在上海一些傳統行業中進行。商人競爭意識漸生,而製度規範缺失,原來質樸的簡單合約式業規,再也難以約束市場擴大後各業店號的經營行為了。針對行業中違規逐利,摻假短斤,冒牌作弊,甚至投機詐騙的情形,行業會所或翻修成規嚴加製約,或細化規則堵漏補缺,或新訂規約全麵規範。以整飭行業秩序,遏製“人心不古”,不講誠信的現象蔓延。

近代上海工商各業重整業規的近代化適應性行為,是由行業會所自動發起的,沒有借助官方力量。雖然其垂商信、剔欺詐、多戒條的新業規內容仍未脫離傳統窠臼,主要調整的仍然是同業間的競爭關係、而沒有把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創新發展上;但是,經過業規重整,許多傳統行業的業規由原來比較原則疏略,趨於精細化和可操縱化,基本適應了新的市場關係和行業競爭。如上海錢業公會,民主公議風險防範措施、新訂規條、規範程序、填補遺缺,以對應市場擴展、道德風險加劇、傳統成規遭遇挑戰的形勢。

各業社團重整業規適應市場化環境的趨新行為,引導社會秩序的維護機製從傳統的人際信用向近代的製度信用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