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許多資質優秀的青年指揮,但是缺乏好老師教導,因此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回想年輕時代指揮前輩伯恩斯坦的教導,“他開啟我對音樂新的觀感,他表現出來的音樂是自由的,並非固守傳統不求變化”。因此,大師班上他十分注重樂曲旋律細節中代表的意義,鼓勵後輩跳開紙上的音符多用情感思考音樂。
“記住你不是打拍子的機器,腦中要有一點幻想,感覺到音樂的線條,用手和眼神把它們帶出來。”樂迷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命運》,到他手中充滿無限可能,“小心,這段旋律不要那麼雄壯,它表達的是抖擻而非狂風暴雨”。遇到定音鼓的弱音處,他則以“哀求”的口氣要求樂手盡量地小聲,結果產生的效果讓大家吃了一驚,原來定音鼓也能這樣溫柔。
除強調小細節外,他不忘提醒新生代指揮,創作音樂是一門“個人”學問。“我從不認為自己的音樂受到哪位指揮影響最大,音樂應該是出於自己,每個人都必須要有自我風格。”在他的認知中,一位傑出的指揮必定能成為一位好的指導者,因為從研讀樂譜到上台演出就是一個完整的自我教導過程。
大師班中的艾申巴赫說話不嚴厲,指導間沒有傲氣,他的聲音溫和,動作像是一位可親的長者,在旁準備的座椅他鮮少坐下,喜歡遊移在空間各處,行走間可見赤子之心,走進樂團席地而蹲的舉動,並不是每位大師都做得到吧!
齊瑪曼接到“肖邦”電話 在琴椅上做運動
“真不好意思,我的電話響了,哇!這是剛買的新電話,我還不知道怎麼接(糊弄了一下,接起了電話),哈!是肖邦打來的。”(台下的觀眾笑成一團,他在台上一臉無辜)—歡迎來到鋼琴家齊瑪曼的大師班。
跟馬澤爾、艾申巴赫比較,齊瑪曼瘋狂的程度讓大師班好比馬戲團,其指導過程一路耍怪招,唯有一開始算正常。開場時,他先用嚴肅口吻說,“我不會變魔術,也就是說大師班結束後,你們不會變得好得不得了,我主要希望培養大家對音樂的認知,我常看其他人的大師班,我最討厭那種把學生搞得很狼狽,把自己搞得很偉大的那種人”。教導中,他的確很具鼓勵性,經常使用同儕言語,像是“我們鋼琴家”、“你怎麼那麼容易就做到了!我曾經費了很多力氣才完成”。
怪招一:他說彈琴時,手指前端必須要有力量,而且下手要非常精確,不能有軟綿綿的感覺。示範手指前端應有的力量,他出乎現場八百名觀眾的意料,跳上鋼琴椅,用雙手手指前端支撐身體,整人懸空架在椅子上。
怪招二:指導學生以手指前端在鋼琴上練習彈奏,穿著一襲筆挺西裝的他,瞬間坐到地下,再把手放到鋼琴上,“記得要用手指彈琴而不是用手彈琴,若彈法正確,就算身體坐在地上,手指照樣可以動”。
“全球有許多資質優秀的青年指揮,但是缺乏好老師教導,因此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回想年輕時代指揮前輩伯恩斯坦的教導,“他開啟我對音樂新的觀感,他表現出來的音樂是自由的,並非固守傳統不求變化”。因此,大師班上他十分注重樂曲旋律細節中代表的意義,鼓勵後輩跳開紙上的音符多用情感思考音樂。
“記住你不是打拍子的機器,腦中要有一點幻想,感覺到音樂的線條,用手和眼神把它們帶出來。”樂迷耳熟能詳的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命運》,到他手中充滿無限可能,“小心,這段旋律不要那麼雄壯,它表達的是抖擻而非狂風暴雨”。遇到定音鼓的弱音處,他則以“哀求”的口氣要求樂手盡量地小聲,結果產生的效果讓大家吃了一驚,原來定音鼓也能這樣溫柔。
除強調小細節外,他不忘提醒新生代指揮,創作音樂是一門“個人”學問。“我從不認為自己的音樂受到哪位指揮影響最大,音樂應該是出於自己,每個人都必須要有自我風格。”在他的認知中,一位傑出的指揮必定能成為一位好的指導者,因為從研讀樂譜到上台演出就是一個完整的自我教導過程。
大師班中的艾申巴赫說話不嚴厲,指導間沒有傲氣,他的聲音溫和,動作像是一位可親的長者,在旁準備的座椅他鮮少坐下,喜歡遊移在空間各處,行走間可見赤子之心,走進樂團席地而蹲的舉動,並不是每位大師都做得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