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墓園看“麵相”(1 / 2)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墓碑造型,如同他的音樂一般華麗、愉悅又輕快,小天使們環繞在四周,他們歌唱、奏樂、跳起翩翩華爾茲。長年為音樂、為愛所苦的勃拉姆斯墓碑上的肖像神情,仍是一副苦惱樣,他右手抓著頭,左手翻閱著樂譜,好似透過嚴肅憂鬱的麵貌,告訴世人他的未了事還很多,包括他對克拉拉的不了情。

在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前,有尊青銅製的紀念碑,上麵刻著莫紮特的名號,莫紮特1789年去世下葬於公共公墓(St.Marx,聖馬克斯公墓),屍骨無存,雖然莫紮特基金會號稱保有一尊莫紮特頭骨,但至今仍未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他就是莫紮特。1855年聖馬克斯公墓豎立起莫紮特紀念碑,以表達對這位音樂奇才的追憶,1891年紀念碑移至中央公墓,與其他偉大音樂家共存供眾人瞻仰。紀念碑上有位女孩拿著七弦裏爾琴,她翻閱著一本本樂譜,以平和又沉靜的神情悼念這一位音樂天才的離世。

不住在“32A”的荀白克,貴為20世紀音樂的先趨者,墓碑造型現代感十足,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立在草坪上的現代雕塑,沒有任何墓誌銘,就連荀白克的大名也若隱若現地隱藏在雕塑的基座上,簡潔低調的現代感,呼應作曲家的音樂風格。

去巴黎拉謝斯神父墓園探肖邦

來到花都巴黎造訪音樂家,不能錯過拉謝斯神父墓園(Pere Lachai Cimetiere),拉謝斯建於1804年(拿破侖時代),若說維也納中央公墓是個大平原,拉謝斯神父墓園就是一個大山丘,走在中央公墓的感覺像是逛公園,拉謝斯因為地勢,像是在爬山,前往拉謝斯切記要穿一雙好走的鞋子,另外在墓園入口處掏個2歐元買張地圖,因為園裏墓的分布實在太混亂,而且沒有明顯的指標標示名人居所,十分容易迷路。

開始墓園之旅之前,建議先在地圖上找尋想要造訪的對象,然後粗略排列先後次序規劃路線,由於拉謝斯山巒起伏,如果錯過一個想回去找,對你的體力是個大消耗,而且不論你信不信,有了地圖並不表示你就能順利直奔目的地,遇到困難時,首先要不怕開口問,墓園中永遠都有觀光客在尋找心中的偶像,不妨彼此交流一下,如果能遇到墓園的工作人員更好。其次,可以從墓碑前獻花的多少來判斷此墓的“知名度”,看到花多的墓停下來多看幾眼準沒錯。

拉謝斯神父墓園因應網絡時代潮流,服務每日大批的旅客,墓園近來設有官方網站,點入.pere-lachai. 可見墓園搜索引擎,隻要輸入人名就可以尋找到他“住”的地方,同時墓碑的外貌照片也會同時呈現。到底有哪些人住在或曾住在此地?音樂家包括肖邦、貝裏尼、羅西尼、比才、凱魯比尼、安奈斯可,畫家包括科羅、安格爾、德拉克洛瓦、莫迪裏亞尼,作家有巴爾紮克、莫裏哀、王爾德,演唱《玫瑰人生》皮亞芙以及“門”的主唱莫裏森也都長眠於此,眾多的名人讓來拉謝斯的遊客絡繹不絕。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墓碑造型,如同他的音樂一般華麗、愉悅又輕快,小天使們環繞在四周,他們歌唱、奏樂、跳起翩翩華爾茲。長年為音樂、為愛所苦的勃拉姆斯墓碑上的肖像神情,仍是一副苦惱樣,他右手抓著頭,左手翻閱著樂譜,好似透過嚴肅憂鬱的麵貌,告訴世人他的未了事還很多,包括他對克拉拉的不了情。

在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墓前,有尊青銅製的紀念碑,上麵刻著莫紮特的名號,莫紮特1789年去世下葬於公共公墓(St.Marx,聖馬克斯公墓),屍骨無存,雖然莫紮特基金會號稱保有一尊莫紮特頭骨,但至今仍未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他就是莫紮特。1855年聖馬克斯公墓豎立起莫紮特紀念碑,以表達對這位音樂奇才的追憶,1891年紀念碑移至中央公墓,與其他偉大音樂家共存供眾人瞻仰。紀念碑上有位女孩拿著七弦裏爾琴,她翻閱著一本本樂譜,以平和又沉靜的神情悼念這一位音樂天才的離世。

不住在“32A”的荀白克,貴為20世紀音樂的先趨者,墓碑造型現代感十足,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立在草坪上的現代雕塑,沒有任何墓誌銘,就連荀白克的大名也若隱若現地隱藏在雕塑的基座上,簡潔低調的現代感,呼應作曲家的音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