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電視劇的網絡化生存(2 / 3)

大眾媒體具有“議程設置”的功能,台網聯動以雙倍的效力把電視劇推到受眾麵前,電視台與網絡形成互動合力,成為共同影響公眾議程的重要力量。電視媒體觀眾覆蓋麵廣、媒體接觸方式簡單、受眾忠誠度相對較高,而網絡視頻平台的交互性強、自由選擇度高。因此,網絡平台與電視平台的聯合使得資源形成優勢互補,二者在不斷的深度融合中推高一部電視劇的社會影響力,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多重傳播攻勢,延續受眾的持續收視熱情,延長精品劇的傳播生命力。台網聯動這種傳播模式日趨常態化且漸漸走向成熟,用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博取受眾的眼球,再以信息的高度集中、傳播的高度活躍積聚力量,加速電視劇的傳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精品劇進入受眾視野的時間。

(二)網絡首播——使用與滿足的新考量

隨著電視劇觀看模式的轉變,電視劇首播不再拘泥於傳統電視台,視頻網站開始了爭奪首播權的新征程。2005年5月,古裝劇《小魚兒與花無缺》率先打破了以往傳統電視台首播的慣例,嚐試通過“優度寬頻”網站平台進行全球首播,以在線VOD及相關下載付費觀看的形式,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收視服務。同年,樂視網又先於電視台播出了《幸福像花兒一樣》。

從《大秦帝國》到《我的團長我的團》《杜拉拉升職記》,乃至新版《紅樓夢》《水滸傳》,網絡首播的聲勢日漸浩大,屢創佳績。2009年《我的青春誰做主》與搜狐聯手開創的大劇網絡首播合作模式取得了較佳的市場反響。2010年穿越劇《神話》不僅在搜狐高清上線當日就拿下512萬的點擊率,更一舉刷新了央視八套的收視紀錄。電視劇的網絡首播日漸盛行,甚至有學者提出“大劇網絡首播年”已經來臨。

電視劇的網絡首播,是多媒體競爭時代的產物,也是電視劇傳播方充分考慮新型受眾收視習慣後的開拓性舉措。傳播者為滿足新型受眾的收視需求與收視體驗,通過網絡首播率先吸引年輕網民,達成首輪至效。對於這種做法,許多業內人士擔憂會給電視劇的電視台播出帶來負麵效應。不可否認,受眾對新上映的電視劇普遍存在好奇心理,會有足夠的興趣去悉心觀察和關注。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絡首播確實蠶食了一部分受眾時間,擠壓了傳統電視台的市場空間。但是,由於傳統電視劇受眾與網絡觀眾的重合度相對來說比較低,收視群體存在著結構性差異,網絡首播對電視台再播出的影響不算大。對於精品劇來說,網絡首播不但不會降低收視率,反而會提前預熱市場,為電視劇的再播出建立一定的群眾基礎,激發後續傳播時觀眾的收視熱情。

三、營銷推廣的多元擴張

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媒介融合拓展了電視劇的傳輸渠道,使媒介的傳輸能力空前膨脹,實現了電視台與網絡新媒體的深層互動。然而,麵對海量的內容,每一部新電視劇又都麵臨著被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影視劇資源裏的危險。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提升宣傳推廣的效果,是新媒體時代中國電視劇的傳播機遇。

(一)新媒體豐富宣傳手段,實現電視劇的整合傳播

傳統電視劇宣傳推廣主要通過前期的新聞發布會、拍攝期間的新聞報道以及後期的人員促銷、見麵會、廣告等形式進行,不僅局限性大,而且往往把受眾拒之門外。而新媒體具有“多媒體化”“超鏈接化”等特點,在傳播形態上,融文字、聲音、圖片、視頻於一體,並及時、實時、無限地擴展信息內容。新媒體在受傳二者之間創造互動,正在成為強大的整合營銷傳播工具。

現代營銷理念中的整合營銷傳播IMtegrated marketing unications),“是以利益相關者為核心,綜合協調使用各種傳播方式和營銷手段,以統一的目標和統一的傳播形象,傳遞一致的產品信息,實現與利益相關者的雙向溝通,建立與利益相關者長期緊密的關係,以便更有效地達到廣告傳播和產品營銷的目的”。整合營銷傳播要求規劃全局,運用各種手段,整合多種傳播功能,實現傳播價值的最大化,提升品牌形象與影響力。

新媒體為電視劇的整合營銷傳播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手段:開設電視劇微博、在線播放宣傳片、提供電視劇宣傳海報及音樂的下載,推出同名的網絡遊戲等等,還可以專門為一部電視劇設立官方網站。這種官網就像是一部電視劇的品牌產品展示廳,不僅提供有關電視劇的詳細信息,還為消費者提供參與故事的新體驗,拉近產品與受眾的距離。以新版電視劇《三國演義》為例,打開其新浪官方網站(http:brbrsanguo.sina..br),首頁以群雄爭霸的戰場為背景,整個風格與電視劇文化精神相契合,官網鏈接條目包括三國檔案、播報視頻、海報劇照、追蹤新聞、各方評論、調查留言,打開首頁後又有新聞動態、劇集資料、博客評《三國》、《三國》觀劇調查、網友評論以及線上線下的三國遊戲等相關的鏈接內容。新媒體提供的這些全麵、持久、互動的營銷手段與傳統的電視劇營銷手段互為補充,提升了受眾在宣傳推廣中的地位,強化了電視劇的宣傳效果,塑造了電視劇的品牌形象,形成了一個多樣式的品牌互動傳播網絡,增強了品牌電視劇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