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紀錄片節目類型多樣,主題豐富
在PBS的節目中,固定時間播出的常規電視係列片節目,按主題劃分,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類:新聞調查類紀錄片,以《前線》為代表。
《前線》1983年開播,作為PBS的王牌節目,以關心公共事務、記錄社會熱點和焦點話題為主要內容。近30年時間裏,《前線》記錄報道了美國國內和國際發生的諸多熱點事件,比如反映中東戰爭的《超越巴格達》,及時報道記錄“9·11”事件的《9·11》等,《前線》播出的調查性紀錄片超過美國所有商業電視同類紀錄片的總和。
第二類:曆史人文類紀錄片,包括《經曆美國》《美國大師》《曆史探秘》《死亡之謎》。其中《經曆美國》是PBS最受歡迎的曆史紀錄片係列節目。它以反映美國曆史上重要事件和重要曆史階段為內容,如《肯尼迪家族》(The Kennedy’s Family)、《優勝美地——天堂的命運》(Yomite-The Fate of Heaven)。
第三類:自然科學類紀錄片,包括《自然》《新星》《新星科學》等。
《新星》是PBS自然科學類節目中的代表,也是PBS開播時間最早、曆史最長的節目。作為科學紀錄片,《新星》主要以科學的眼光探究自然世界的奇妙現象,包括1980年聖海倫火山爆發、全球變暖和塔裏木盆地的木乃伊等等。《自然》也以反映自然世界壯麗奇觀為主要內容,從非洲大草原到南極冰原都是他們的拍攝對象。
第四類:紀實紀錄片作品,包括《角度》《廣角鏡》《獨立鏡頭》等。
《角度》節目是美國為數不多的展示獨立製片人作品的窗口,該節目與美國紀錄片學會合作,每年都會收到800部獨立紀錄片人製作的作品。從1988年至今,《角度》為觀眾提供了300多部紀錄片作品。《角度》為美國紀錄片製作者搭建了可貴的平台。《廣角鏡》是目前美國唯一深度記錄國際事務紀錄片的電視係列節目,每周播出一小時,2002年開始在PBS播出。《獨立鏡頭》開始於1999年,每年秋季播出10集。該節目播出美國獨立製作人的紀錄片和戲劇作品,曾獲得國家文化與藝術獎等多項獎勵。
除此之外,PBS還有部分專門開辟時間播出的紀錄片特別節目,包含大量個人風格鮮明、品質優秀的紀錄片,比如肯·伯恩斯的作品,這部分紀錄片作品也占據PBS紀錄片總量的很大規模。
(二)PBS紀錄片的特征
2002年修訂的《PBS編輯規範標準》規定,PBS要提供高質量節目與教育服務,豐富人民生活,並達到媒體告知(inform)、啟發(inspire)與愉悅(delight)的社會責任。居於這種媒體定位,PBS紀錄片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質。
1.公眾關心的現實題材、主流話題是PBS紀錄片展示的主題
由於PBS作為代表公眾利益、關注公眾的大眾媒體角色而存在,不同於商業紀錄片遠離政治爭端、描繪地球和諧美好、專注自然、文化、娛樂元素的特點,PBS的紀錄片作品始終把關注現實社會、記錄衝突、探索現實爭端問題當作主要內容,因此,PBS作為社會公器的媒體責任意識非常突出。
這突出體現在關注公共事務的紀錄片係列節目《前線》中。從國內奧巴馬政府新政的各項政策[《奧巴馬的夢想》(Obama’s Dream)]、金融危機[《金錢、權利和華爾街》(Money,Power and Wall Street)]到普通民眾關心的醫療保險[《世界的疾病》(Sick around the World)]、數字時代的兒童教育[《在線成長》(Grow up on Line)],從伊拉克戰爭[《為本·拉登而戰》(Fighting for Bin Laden)]到日本大地震的影響[《走進日本的核泄漏》(Inside Japan’s Nuclear Meltdown)],都是《前線》記錄報道的題材。
2.內容的深度和思想的力度是PBS紀錄片追求的目標
與商業化紀錄片注重收視率和市場收益最大化的終極追求不同,PBS紀錄片更注重作品的社會功能,注意挖掘深層內涵,力求對觀眾有所啟發,引發思考。
比如同樣戰爭題材的作品,曆史頻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傾向於描述戰局情況:雙方的兵力、使用的戰術,詳細描繪戰役場麵,甚至軍隊行進的路線圖等;而PBS推出的七集紀錄片《戰爭》則會在清晰展示戰爭情況的基礎上,更注重描繪士兵的感受,展示戰爭對物質的破壞、精神的創傷,作品超越戰爭正義與非正義層麵,揭示戰爭對人性的摧殘、文明的破壞。
3.客觀公正、嚴肅嚴謹的表現手法是PBS紀錄片的風格
在PBS大多數紀錄片作品中,看不到故意製造的戲劇衝突、人為設置的懸念和故弄玄虛的情節。相反,創作者更傾向於尊重現實、客觀觀察、冷靜記錄、嚴謹分析,追求一種嚴肅嚴謹和平實的風格。
典型的作品如肯·伯恩斯的《內戰》(Civil War,10集)。這部以新穎的手法表現曆史的影片被美國電影理論家林達·威廉姆斯看作新紀錄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在長達11個小時的節目裏,幾乎全部采用靜止照片和有關繪畫完成了對曆史內容的敘述,沒有“真實再現”。為此,伯恩斯和他的同事們花費了五年時間搜集資料,在公共檔案館和私人相冊中總共收集了16000多幅關於內戰的照片,最終使用了3000幅,成就了這部被稱為“一個時代的標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