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少獵奇,較少展示奇觀,較少製造衝突,較少娛樂諂媚;更多嚴謹,更多冷靜,更多引發思考,更多服務、認知、教育,這是PBS紀錄片獨有的品質,也使得PBS紀錄片在美國商業電視高度發達的時代,依然卓然獨立其中,引發了美國精英階層的較高關注,並贏得了美國大眾的信賴。
(三)PBS紀錄片的社會影響
由於PBS的節目在美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認知度,成為美國中產階級和知識階層中最受歡迎的節目。紀錄片也位居其中,贏得了公眾的信任、政府的重視、行業的尊重及嘉獎。
從21世紀中期開始,PBS委托羅珀公共事務進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PBS一直是美國最受信任的國家機構。而西蒙斯的調查顯示,美國觀眾信任度最高的黃金時間段播出的電視節目,前十名中PBS的節目占據六位。
此外,PBS的紀錄片總體品質精良,實現了公共電視“為公眾提供高品質作品”的要求。作品多次獲奧斯卡紀錄片獎、電視藝術與科學學術艾美獎等獎項,幾乎囊括了美國電影電視紀錄片領域的所有獎項,受到專業領域專家和同行的尊重。
三、PBS紀錄片的製作、播出與發行
作為美國的公共電視體係,PBS下屬170個執照單位,其中包括87個社區組織、57個大學、20個州政府、6個地方教育或市政機構。他們所運營的354個電視台構成公共電視的成員台。
(一)製播分離的節目生產方式
事實上,PBS的主要職能在於負責圍繞公共電視網進行節目協作和交流,從成員台和其他節目製作公司處籌措節目並進行再分配。由此提供的節目一般成為354個成員台的主播節目。但是PBS並不負責製作節目,它沒有節目製作中心或者新聞部門,節目很大比重都來自第三方製作團隊,例如WGBH、美國獨立電視、A、WTTW國家製作和一些獨立的製作團隊。
波士頓的WGBH是最主要的製作者,負責製作PBS黃金時間段播放的節目,包括《前線》《美國經曆》《美國大師》《新星》和《古董巡回展》等節目,還有很多其他的兒童節目和生活類節目。《PBS新聞時間》和其他新聞節目則是由華盛頓特區的WETA電視、紐約的W和邁阿密的WPBT節目製作機構製作的。
除了製作重點部分節目外,節目製作機構也會將節目交給有實力的電視製作公司或獨立製作人生產,並與他們簽訂合同,支付經費。這些製作機構負責全程掌控節目質量,具體負責運作過程。
一旦節目被購買,PBS就獨享節目播出和重播時間的權利;節目提供方留有將節目出售給非播出性質的媒體的權利,比如DVD製作、圖書銷售等。
(二)公共電視網的紀錄片播出與發行
地方管理、全國播出是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的特點。PBS與各地公共電視台的合作主要是節目的合作,各公共電視台是獨立的、有自主權的媒體單位,對當地的節目選擇、提供和播出時間負責。
全國的公共電視台一般都播出兩種節目——全國性節目和地方性節目,由PBS提供全國性節目,這些節目一般成為成員台的主播節目。其餘時間各地方電視台播出針對性更強、服務社區指向性更強的地方節目。因而在公共電視體係內,不同的地方,公共電視台播出的節目和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在美國商業電視的經營模式中,為了牢牢站穩市場份額,實現對廣泛區域的播出覆蓋,BC、ABC往往為網絡內各地電視台提供節目的同時,也支付一定的費用,以彌補成員電視台為此放棄本地廣告時間所造成的損失;與此相反,所有公共電視體係內的電視台都不接受廣告和商業讚助,PBS提供的節目在製作過程中沒有盈利,因此PBS的成員電視台要交付一定的會員費用來獲得由PBS組織分發的節目的播出權。會員費是每年PBS最大的資金來源。
四、麵臨的挑戰和問題
雖然,美國公共電視在過去的40年中不斷發展完善,但其過程卻始終麵臨著兩大挑戰——政治控製和商業競爭。
一方麵,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壟斷規模越來越大的商業媒介資本,與日益緊縮的公共電視預算形成巨大反差。由於聯邦政府投資隻占公共電視台運作費用的一小部分,公共電視很大一部分資金要依賴大企業支持,為此不得已使節目原則定位從“大眾多元”走向“精英和單一”。為此美國眾議院曾指責公共媒體是“自由主義精英和上流社會的代言人”。
另一方麵,商業化的低俗節目對受眾本能需求的迎合,使公共服務類節目麵臨巨大威脅。目前在美國有近2000家電視台及眾多的有線電視頻道。一個普通美國家庭可以收看的電視頻道在100個左右,受眾選擇的範圍相當大。為此公共電視節目也不得不適應社會變化,調整一些知識性、科學性節目的風格,加入很多娛樂元素,節目呈現商業化色彩。
麵對挑戰,公共廣播電視開始探索新的發展模式,積極適應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新的競爭環境,采取了一些措施:從2006年起,PBS嚐試在自己的網站上提供文本廣告方麵的服務,並開辦了軟件下載、付費遊戲等業務,以彌補經費的不足。2009年12月,PBS第一次簽訂了尼爾森觀眾收視率測量的報告。以收視率作為評估節目的一項參照標準,也以此向社會公眾、各基金組織和各類捐助者告知。
總之,從公共電視的紀錄片節目層麵看,其作品富於社會責任意識,代表公眾利益,傳遞來自社會各方麵的價值觀,且製作精良,信譽度高,代表了公共電視的價值訴求;從媒體層麵看,公共電視確實是市場經濟規律性碰壁和本質性缺陷的匡正和選擇。雖然當今公共電視麵臨種種挑戰,遭遇了種種挫折,但它代表的理念和精神應該是文明社會的發展方向,隨著商業電視弊端的湧現,公共電視的價值會進一步被確認,怎樣探索一個更有效的發展模式隻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