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與國際電影節(3 / 3)

2005年由北京博納百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三家民營機構聯合攝製的《靜靜的嘛呢石》在各類評獎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入圍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唯一競賽單元“New Currents”單元並獲第一特別提名;榮獲第1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處女作”獎;2006年度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第12屆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等。該片還成為2006年度鹿特丹國際電影節、美國舊金山國際電影節等的參展影片。在剛剛完成製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這部低成本的獨立製作電影就引起了國際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並得到了驚人相似的評價,即“一部沉靜、溫暖的影片”,這種關注已然超越了意識形態,從國內到國外、從東方到西方、從官方到民間、從藏族同胞到其他普通觀眾。通常而言,很難有一部涉藏題材電影能獲得來自各個方麵的認可:由漢族導演拍攝的藏族題材影片,基本的特點就是漢族的文化視點,女性形象在片中承擔著主要的敘事功能,著力追求和渲染異域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奇觀效果;或者,常借助於反特片、戰爭片、愛情片等準類型來承載民族團結、民族解放等主題——這類影片多數不被國際社會所接納。而西方導演拍攝的同類題材作品,因為帶有很多歪曲和想象的成分,國內觀眾也不認同。《靜靜的嘛呢石》獲得的廣泛讚譽並非僅僅在於它是中國百年電影史上第一部由藏族人執導的本土電影,更是因為在內容、細節和文化上的真實性。首先,在對本民族文化的把握和理解上,導演有先天的優勢;其次,影片的文化定位非常成功:它沒有追求戲劇衝突(這恰恰是導演不擅長的),而是展現了藏區生活的常態,並通過日常生活呈現出藏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片中的主人公——生活在高原上的小喇嘛同樣具有人類共同的體驗,對世俗生活、現實世界、外來文明充滿了各種好奇和迷惑。這種對“兒童心理世界的開掘”很容易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獲得情感共鳴。另外,影片以更容易被海外電影節所接受的獨立製片的身份參加了各類影展,這也成為其跨文化傳播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另一部獲獎的影片《太陽總在左邊》中,導演鬆太加也有意避免把“藏文化”作為標簽加以突出和強調,同時打破了萬瑪才旦的藏語電影中通常帶有的那種“現代化焦慮”情緒。影片借用“公路片”的敘事結構,完成了關於死亡與精神救贖的主題。與《圖雅的婚事》中故事發生地可以隨意置換相比,它的人物心理、行為和藏區又是非常契合的,比如強烈的家族觀念、試圖尋求宗教救贖等。

2015年,《狼圖騰》之所以能夠獲得奧斯卡的入場券,緣於它涉及諸多全球化的主題,包括“文明”與“野蠻”、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平衡、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衝突、工業化以及城鎮化對自然環境的侵蝕等:這些無一不是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中所共同麵對的問題。而影片所揭示出的人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又恰恰是蒙古民族乃至是東方民族最精粹、最有價值的思想。顯而易見,這樣的主題既具有世界性,又彰顯了民族文化主體智慧,使影片具備了國際傳播的可能性;此外,具有國際視野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充分利用了各種視聽元素來調動觀眾的想象力,讓蒙太奇製造出情感和影像的衝擊力。

新時期以來,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將參加國際電影節作為“走出去”的通道,它們采取的主題策略主要是打破純粹的民族性,介入一些世界性的主題。比如環境的改變對人類生存狀態的影響;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與現代意識的衝撞;展示和挖掘豐富的人性、人情,並以此引發世界各民族觀眾的情感共鳴。在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創作者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克服過於本土化或者過於國際化的兩種傾向。他們認識到:狹窄的民族視野會妨礙電影不斷擴大自己的交流範圍,局限了對所表現的題材更為深廣的審美涵蓋,其結果隻能是“傳而不通”;但另一方麵,如果一部電影隻剩下可以容納國際受眾的那些電影文化因素,恰恰使影片失去文化的稀缺性。開掘東西方都能理解的,既有共性、又有“距離感”的文化資源,找到民族化與國際化兩者之間的“契合點”,才是實現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全球傳播的重要文化策略。而以上提及的影片盡管其民俗元素是本土的,但其中滲透的文化反思與人文關懷則是世界性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采取的國際化藝術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非縫合的反團圓的敘事結構”,即在敘事上放棄了經典好萊塢那種“衝突—解決”、善惡有報的封閉式結構。二是“自然平實的蒙太奇形態”,即不采用好萊塢電影那種誇張、跳躍、緊促而戲劇化的蒙太奇形式,而是大多采用一種相對靜止的畫麵,比較平緩的蒙太奇聯結,有時甚至有一種中國山水畫、水墨畫的韻味,畫麵開闊、造型平緩。三是“紀實化風格”,即在敘事風格上采用了一種反好萊塢的紀實手法。像萬瑪才旦、寧敬武等導演的作品,幾乎都是介於故事片創作和紀錄片創作之間,沒有特地強調矛盾衝突,影片呈現出的大多是緩慢、和諧的基調。多部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其獨特的價值就在於對民族文化的深度開掘和高度藝術化表現,做到了既有影像人類學的人文價值,又具備文化電影的藝術價值,用電影留住了行將消失的寶貴的人類多元文化。

在經濟策略方麵,很多影片還走上了一條吸納國際資本、參與影展競爭、拓展全球市場的道路。但是從國內市場來看,與輝煌的影展獎勵相伴而生的是慘淡的票房收入,如何克服“牆裏開花牆外香”的尷尬局麵,依舊是值得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