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古人對時間的感覺,比我們要敏感,要細微,要精辟。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等,老莊道家的天地,萬物之逆旅,光陰,百代之過客,陰陽鬼穀子的時間是一個磨盤,陶潛詩說: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等等,都是從積極的態度來提示自己或他人的,而現代人麵對這警句篇言,多半是為我所用。好多年前,看別人在填表,登記什麼的,看到五十了,挺敬畏的,老先生年高德肋,心想,這大年紀還出來,身體夠棒的。那時,年齡一說到五十,總感覺又一輩人,嗬,老爺子您都這大了,想想也是,這五十的半百之年,人也就是有福氣了。而今,你自己也成了這類高齡者,你仿佛覺得這老,這長,也太容易、太廉價了吧。當然,你可能要說,這是什麼心理,把這等年紀就冠以老者高壽者,也是不太厚道,把這幫人的好多的心氣和想法都給抹殺了,給限製了。嗚呼,這個約定俗成頗有點不講理的說法,這個讓一幫小老頭子們有所不甘的說法,這個沒有考慮到這幫人的實際心態的說法,是有點不太為人所認同的,至少是一把近似年齡的人們。似乎,我這裏來個平反了。不管如何,確實是你到了凡事該說不,行事多要減法的時候了,該反省自己檢點自己是不是逞能,愛與自己較勁的時候了。比如,你的脾氣率性而為,那些不切實際的行為做派什麼的,與這個年齡不太合適的。漸進老相的人,凡事都得量力而行,漸為老者的人,心態與身子方取一致者,才為上策。有次,在地鐵裏,人擠人水泄不通,我剛進去,就有人起來讓座,當時,還不知他是為誰讓,看那眼神像是衝我的,隻好謝了聲立馬坐下,拿出報紙邊看邊擋著眾人視線,後來,看大家都很自然的,就覺得你真不服不行。那幾許白發,獲得了照顧,也算是理當如此。有次看報紙上的-則報道說,一位五十歲的老人如何如何,這樣的表述,心想這年輕的記者,也太把年齡稱謂放大了啊,可再一想,是啊,在那二十三十的後生眼裏,這個年齡不也當有這樣的稱謂嗎?
▽四
五十的壽星,之前之後,我見過幾位要好的朋友曾當過。某兄,有一日大家聚會,酒酣耳熱之時,他悄然外出,回來我們找服務員結賬,說他老兄已結完,大家都說怎麼回事,他說今天是本人五十大壽。大家覺得更不應該他來結賬,可一想這老兄是有點執拗勁的人,再看他那渾身英氣依然,身板也挺直,一頭烏發,竟也五十大壽了,而也是以這樣方式不知不覺地過了這個關口,讓他高興下去吧。另一仁兄,五十歲那天,我正好出差外地,好友為之辦了桌酒席,地點也從簡,幾位平常的朋友吃頓飯而已。晚上我自外地趕回來,從飛機場直奔餐廳。一大盤蛋糕,還有紙做的壽星帽,吹蠟燭,戴壽星帽,那副頑皮神情,除了他頭上幾根白發外,沒有看出已是半百之年的人。還有一兄,約大家周末聚餐,好像是例行的聚會,吃飯時說是過五十大壽,於是加了碗長壽麵,連蛋糕也省了,就是多拍了些照片而已。五十之度,人生一個節點,幾位都好像是平常之處。不過,這幾位都是男士,不知遇到五十大壽女士們又如何慶祝。也許到這個年齡,她們更是簡單的回避,忽略不計的。不是說,女人怕過生日嗎?
這五十年的光陰,風雨走來,我就先以這樣的文字提前為自己預祝了。不知到了那一天,我是不是還與朋友的小子夥著過生日。多年來,我們叔侄倆都是在國慶前後的時間,相差一天,就利用這大休息日一道熱鬧了,而且,這大小老少的集體過生日,也很讓朋友們有點熱鬧的由頭。想來可能還是要一起過的。熱鬧,是人之本性,友情,是人生的催化劑,滾滾紅塵,皇皇人生,友情是最有意思的。人嘛,好多的節日和節目,都是自己找的,自己設計的。如此這般,這樣的機會想還是不放過的好。
二00二年九月寫
二0-0年八月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