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禍國殃民馨竹難書奸佞罪(1 / 3)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耀武揚威,加強對全國各地的控製,便“親巡天下,周覽四方”。一次出巡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南)秦始皇覺得龍體不適,寒熱交作,他預感到“死亡”已是不可抗拒的了。為了安排皇位繼承問題,他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詔書,讓他把軍隊交給蒙恬,然後回鹹陽主持他的喪事。詔書封緘後,由趙高保存,但未馬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病勢一日重其一日。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奄然長逝,時年正50歲。

沙丘在原趙國境內,距首都鹹陽有二千裏之遙。秦始皇生前沒有明文冊立太子,一旦消息走露,很可能會被在京的公子和散處各地的反秦勢力利用,其後果不堪設想。此時,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李斯,采取了他能夠采取的最穩妥的做法:秘不發喪,火速趕回鹹陽。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車上,讓太監照常坐在車上,傳遞奏章,奏答百官,就像秦始皇還活著那樣。這個秘密除了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近侍太監知道外,其他人全蒙在鼓裏。

這時,心懷叵測的趙高,見秦始皇已死,“璽書”封存於“行符璽事所”還沒派人送出,就私自拆閱,心中暗想:扶蘇是個有本事的人,又依靠蒙氏兄弟,不僅對他沒好感,還同他有深仇大恨。一旦扶蘇即皇帝位,他將死無葬身之地。因此,說什麼也不能讓扶蘇繼承皇帝位。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篡改始皇帝留下的“璽書”,矯詔立胡亥為帝,那趙高不就是當今的呂不韋了嗎?

經過趙高的一番盅惑,果然打動了胡亥的心,他不由得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了,便問趙高:“現在父親已經去世,這麼大的事情尚未發布,喪禮也沒有結束,我們現在就可以和丞相商量此事嗎?”趙高回答說:“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就來不及。這事沒有丞相的支持是不行的,他那兒我馬上去說。”

秦始皇生前未明立太子的失策,給趙高以可乘之機。而種種偶然湊合,又促成了趙高計謀的實現。在這場緊鑼密鼓進行著的宮廷密謀中,有可能防止陰謀成功的是丞相李斯,而李斯偏偏又是一位逐於權勢,名利欲很強的人。趙高就死死抓住了他這個致命弱點向他發動了進攻。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今屬河南)汝河邊上的一位鄉裏小吏。某次,他偶然見到屋邊廁所裏的老鼠吃著肮髒無比的東西,還經常受到人和狗的驚嚇而四處逃竄。可是,官倉裏的老鼠吃的都是上好的稻粟,棲息在大廈之下,悠然自得。由此,他得到啟示:人和眼前的老鼠一樣,富貴貧寒與否關鍵看他所處的環境。於是,他發誓改變自己的處境,跑到荀況那裏學習侍奉帝王之術,希望學成之後為帝王賞識,做“倉中鼠”。學成之後他便西上秦國,因他知道,秦國是最有可能統一六國的。臨行前,他給老師留下了一句最反映他世界觀的話:“做人最恥辱的莫過於地位卑賤,最可悲哀的莫過於處境貧困。”因此,這個“外來仔”在秦國經過一番奮鬥,終於達到目的。貴為丞相後,他最怕再重新回到卑微和貧困的生活中去。更何況在此之前,他為了保住秦始皇對自己的寵幸將有可能威脅他權勢的同學韓非害死了。老謀深算的趙高早看透了李斯的弱點。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耀武揚威,加強對全國各地的控製,便“親巡天下,周覽四方”。一次出巡至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南)秦始皇覺得龍體不適,寒熱交作,他預感到“死亡”已是不可抗拒的了。為了安排皇位繼承問題,他給長子扶蘇寫了一封詔書,讓他把軍隊交給蒙恬,然後回鹹陽主持他的喪事。詔書封緘後,由趙高保存,但未馬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病勢一日重其一日。七月,秦始皇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奄然長逝,時年正50歲。

沙丘在原趙國境內,距首都鹹陽有二千裏之遙。秦始皇生前沒有明文冊立太子,一旦消息走露,很可能會被在京的公子和散處各地的反秦勢力利用,其後果不堪設想。此時,作為最高決策者的李斯,采取了他能夠采取的最穩妥的做法:秘不發喪,火速趕回鹹陽。他們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車上,讓太監照常坐在車上,傳遞奏章,奏答百官,就像秦始皇還活著那樣。這個秘密除了李斯、胡亥、趙高和幾個近侍太監知道外,其他人全蒙在鼓裏。

這時,心懷叵測的趙高,見秦始皇已死,“璽書”封存於“行符璽事所”還沒派人送出,就私自拆閱,心中暗想:扶蘇是個有本事的人,又依靠蒙氏兄弟,不僅對他沒好感,還同他有深仇大恨。一旦扶蘇即皇帝位,他將死無葬身之地。因此,說什麼也不能讓扶蘇繼承皇帝位。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篡改始皇帝留下的“璽書”,矯詔立胡亥為帝,那趙高不就是當今的呂不韋了嗎?

經過趙高的一番盅惑,果然打動了胡亥的心,他不由得蠢蠢欲動、躍躍欲試了,便問趙高:“現在父親已經去世,這麼大的事情尚未發布,喪禮也沒有結束,我們現在就可以和丞相商量此事嗎?”趙高回答說:“機會稍縱即逝,錯過了就來不及。這事沒有丞相的支持是不行的,他那兒我馬上去說。”

秦始皇生前未明立太子的失策,給趙高以可乘之機。而種種偶然湊合,又促成了趙高計謀的實現。在這場緊鑼密鼓進行著的宮廷密謀中,有可能防止陰謀成功的是丞相李斯,而李斯偏偏又是一位逐於權勢,名利欲很強的人。趙高就死死抓住了他這個致命弱點向他發動了進攻。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今屬河南)汝河邊上的一位鄉裏小吏。某次,他偶然見到屋邊廁所裏的老鼠吃著肮髒無比的東西,還經常受到人和狗的驚嚇而四處逃竄。可是,官倉裏的老鼠吃的都是上好的稻粟,棲息在大廈之下,悠然自得。由此,他得到啟示:人和眼前的老鼠一樣,富貴貧寒與否關鍵看他所處的環境。於是,他發誓改變自己的處境,跑到荀況那裏學習侍奉帝王之術,希望學成之後為帝王賞識,做“倉中鼠”。學成之後他便西上秦國,因他知道,秦國是最有可能統一六國的。臨行前,他給老師留下了一句最反映他世界觀的話:“做人最恥辱的莫過於地位卑賤,最可悲哀的莫過於處境貧困。”因此,這個“外來仔”在秦國經過一番奮鬥,終於達到目的。貴為丞相後,他最怕再重新回到卑微和貧困的生活中去。更何況在此之前,他為了保住秦始皇對自己的寵幸將有可能威脅他權勢的同學韓非害死了。老謀深算的趙高早看透了李斯的弱點。

經過一番軟硬兼施的攻擊之後,李斯終於向趙高屈服了,李斯認同了趙高的陰謀,把自己綁在了趙高陰謀亂政的戰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