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探索世界出現的一切,從不知到知,從孤立的到能把事物聯係起來。
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鼓勵孩子大膽探索,獨立思考。這是能讓他受用一生的品質。
孩子答錯時,可用提高性的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啟發他們自己去發現和糾正錯誤。
三、幫助孩子體驗快樂的心情
嘟嘟兩歲半開始哮喘發作,此後不斷發病,一發作就喘不上氣,我們帶著她踏上漫長的求醫之路,大人累,孩子更不快樂。
最初的一年裏,每一次發作,她都淚眼汪汪,一臉痛苦。我們想了許多辦法幫助她恢複往日的笑臉,買過無數玩具,講過無數故事,也翻閱了大量心理學書籍,最後發現,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與孩子談論、回憶那些快樂的事情。
有一次她發作得特別迅猛,哮喘並發急性支氣管炎,醫生說必須吊水,否則將會轉肺炎。吊水很難受,我看她即將哭出來,看動畫片、講故事都不管用了,立刻問她:“嘟嘟,前天你在公園裏玩了很久的沙子,都不舍得回家,沙子一定很好玩吧?”
她喘得厲害,說不出話,隻輕輕點頭,露出回味的表情。
我慢慢跟她回憶前天玩沙子的細節,壘了一個沙堡啊,在上麵插了一朵小花啊,跟小朋友們一起往沙子上澆水啊……
她聽著聽著,淚眼漸漸轉成笑眼,微笑越來越大,然後帶著笑容睡著了。那一刻,生病的痛苦似乎離她遠去,久違的笑容終於再現生機。
自那之後,我們便時常與她談論那些讓她愉快的事情。比如,去過野生動物園之後,她非常喜歡裏麵的馬戲表演,於是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每天睡前都抽幾分鍾跟她一起回憶馬戲表演的精彩瞬間。每次回憶起動物們可愛的樣子,她就會邊學小熊扭腰,邊對我們說:“真開心,去動物園真開心。”
其實去動物園那天她遇到了好幾件不開心的事:狠狠摔了一跤,腿上一大片烏青;心愛的玩具壞了;動物園裏人太多,排隊花去太多時間,以至於鳥類館沒看到……但是由於我們一直在跟她談論開心的事情,她快樂的印象無形中被強化,而不愉快的事情被淡化,她就覺得那真是快樂的一天。
孩子的感官比大人靈敏許多,最簡單的唱歌、打滾、觸摸柔軟的東西或是玩沙玩水,都足以讓他們手舞足蹈。如果我們能留心那些讓孩子開心的事物,並常常與孩子談論這些愉快的事情,孩子這種快樂的印象就會被強化,從而保持愉悅的心情。
此外,與孩子討論他的快樂,還能使親子關係更親密。當我們在和孩子談論那些快樂的事情時,可以將一些細節說得具體些,讓孩子知道父母特別關注他,連他最細小的快樂都看在眼裏,他就會有一種被父母全心全意愛著的感覺。
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否擁有快樂的情緒,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於幼兒而言,他可以感覺到快樂的情緒,但他常常不能對這種感覺進行清晰的界定。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強化快樂的概念,加深他對快樂的感受。
孩子經常與父母談論快樂的事情,會感覺自己是個快樂的人。
睡前和孩子討論一天中的快樂事,讓孩子記起快樂時刻,孩子睡覺時就可以做個美夢,父母也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世界。
四、帶孩子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當巨大的地球成為“地球村”,了解世界似乎成了孩子們的必修課。前不久,由美國政界、商界與學術界領袖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把“了解整個世界”列為孩子必備的四種“21世紀技能”之一。
我們的老祖先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哈佛大學的某任校長也曾說過,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他的優秀程度。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擴展孩子眼界的重要性,利用寒暑假帶著孩子走出家門,馬不停蹄到處去旅行。
帶孩子多出門走走看看,當然是很有好處的。簡單說來,至少有以下幾點:
第一,旅行能讓孩子了解世界。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品嚐著從未見過的食物,欣賞著美輪美奐的建築,體會著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必然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衝擊。他們的感官會得到充分刺激,胸懷也會更加寬廣,他們會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並懂得尊重、包容彼此的不同。
第二,旅行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如果父母不是事事包辦,而是讓孩子在旅行的過程中自己背包自己走,自己動手自己做,那麼,孩子解決突發事件的能力、與當地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必然都能得到極大的發展。甚至,哪怕他什麼問題都遇不到,單是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第三,旅行能讓孩子認識自己。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人的優缺點都會表現得格外突出,這無疑可以讓孩子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然而,這隻是理想狀態下的旅行結果。
事實上,很多父母帶孩子旅行,會發現孩子表現得並不高興,也並沒有收到父母希望的所謂增長見識的效果。
那麼,我們是否想過,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帶孩子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有一個家長,從孩子半歲大開始帶孩子國內外到處玩兒。朋友問她,帶孩子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她飛快地複製了一段網上的話回複朋友:“當一個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自然會思考,別人為什麼要這麼活,我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遇與內心的所思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就是旅行最偉大的意義。”
真的如此嗎?我們有沒有想過,“別人為什麼要這麼活,我自己應該怎麼去活”,這真的是孩子尤其是幼兒在旅行中會思考的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