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父母是孩子的典範。如果我們能夠以身作則,在家時間多看書,孩子也會樂於看書。
相反,若父母整天盯著電視看、拿著手機玩、對著電腦打遊戲,卻要求孩子靜下心來閱讀,這怎麼可能?
節假日的時候,父母要多帶孩子一起去書店選購圖書。當孩子處在書店的環境中,他會像走進藏寶洞的阿裏巴巴那樣興奮。由孩子自己通過翻閱、尋找來確定要買的書籍,會是對他閱讀熱情的一種極大的激發。
曹文軒曾說:“一個人讀書的興趣應該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中你沒見到好書,你一生很難培養好真正的讀書興趣。”
早一些讓孩子親近書籍,讓他們感受到圖書之美,對於孩子日後成長為健全的社會人、擁有完善的個性人格,有很大的幫助。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高度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讓我們的孩子都能成為愛讀書的人。
孩子閱讀的樂趣能不能保持下去,與父母的耐心和熱情有極大關係。
父母少玩手機電腦多讀書,家中書籍隨手可觸,孩子就會比較容易喜歡上讀書。
無論什麼事,有熱情,才能持續。父母應不斷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三、親子閱讀,讓父母與孩子靠得更近
愛讀書的猶太人說:“書是有生命的東西。”據說,他們常常在經典圖書上塗上蜂蜜,讓不識字的孩子去親吻,以此讓幼兒們覺得,書是甜蜜的東西。
且不說閱讀與寫作能力,孩子從還不識字時候起,就由父母陪著親子共讀,是非常可貴的人生體驗。一方麵,通過親子閱讀,父母可以與孩子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另一方麵,通過親子閱讀,父母能將書中的思想精華傳承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閱讀之美,在孩子身上感受到新的創意與活力,並進一步反作用於塑造子女的人格。可以說,親子閱讀既可以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又可以讓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更融洽。
每個孩子的閱讀口味、欣賞能力不盡相同,
為了配合孩子的能力需求,父母必須尊重孩子的喜好,根據孩子的年齡、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來選擇不同的圖書。如此,我們才能與孩子進行愉快的閱讀,讓親子閱讀成為幸福的回憶。如果我們給孩子選擇的書,孩子看不懂、不喜歡,他就無法感受到聽故事的快樂,甚至會對親子閱讀產生反感。因此,選擇適合孩子的書是非常重要的。
在選擇書籍的過程中,我們要先了解每個年齡層的發展特質,根據不同年齡分層來選擇書籍。在孩子1歲左右,可以為孩子選擇認知圖畫書,以引導孩子認識世間萬物;稍大一點,則可以選擇遊戲圖畫書、故事圖畫書,以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到了幼兒園中班以後,可以開始選擇圖文結合的科普讀物,讓孩子增長知識麵,了解世界的構成。
不同心智年齡層的孩子閱讀口味不同,不同性格與愛好的孩子閱讀口味同樣各異。所以我們必須對孩子的心智、愛好、興趣有充分的了解,結合孩子的成長經曆與個性,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書籍。如果可以,請帶孩子一起去書店,由他自己來選擇感興趣的書籍。
隻有讓孩子從最喜歡的圖書開始閱讀,才能引發他對於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之美。
有時候,我們會很困惑,孩子總是喜歡讓我們不斷重複讀某一本書,百聽不厭。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性,便會勸說孩子換本書,不要老是重複;甚至還有家長斥責孩子記性不好,才會反反複複聽同一本書。這實在是誤解了孩子。要知道,不斷重複同一件事正是兒童早期學習的主要特征。孩子通過一次次地重複探索,積累經驗,在閱讀中也是如此。通過一次次地閱讀,孩子們在不斷增加他們對書本內容的體驗與理解。表麵上看來相同的閱讀,經過兒童想象力、理解力的加工,反映在兒童頭腦中時,細節次次不同,感受逐漸加深。
因此,當孩子提出反複閱讀同一本書時,父母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陪著他閱讀。
對於7歲以前的孩子而言,繪本是很好的選擇。
繪本常常透過奇妙鮮活的圖像、生動有味的語言,呈現世界萬物的潛在美質,開啟孩子的心靈之眼,借以傳遞真善美,提供閱讀樂趣和藝術美感,是幼兒認識自我、人際互動、探索世界的最佳媒介之一。
繪本最大的妙處在於能讓孩子快樂讀書。幼兒的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是一種表象的思維,而繪本以畫為主,字少但畫麵豐富,以畫傳達故事情節,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比一般純文本更符合兒童早期閱讀的特點和習慣,即使不識字的幼兒也能通過圖畫進入故事世界,並從中發現樂趣。
經典繪本大都由著名藝術家所畫,既有色彩、線條、構圖的美,又有語言、韻律和故事情節的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有意識地讓孩子看、聽、觸這些畫麵優美、故事生動、情韻動人的繪本,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更能促進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發現,孩子聽故事的時候,常常試圖用他們的已知事物,去比喻、解釋書中的未知事物,以此把陌生的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領域。從心理學上說,這就是“建立思維聯係”的過程。
比如,有一次嘟嘟爸爸帶著嘟嘟去湖邊散步。湖邊佇立著“春暉三賢”的人物銅像,銅像前的碑文上寫有三位賢者的生平介紹:“陳春瀾(1837—1920)……”
嘟嘟指著碑文問爸爸,上麵的字是什麼意思。
嘟嘟爸爸解釋:“中間那位爺爺叫陳春瀾,1837出生,1920去世。去世就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