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關心孩子的日常,經常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裏話,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測孩子的心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也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還能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動向及心理變化。

如果孩子真的撒謊了,父母應及時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及時掌握此時此刻孩子的心理狀態,洞察他們不誠實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尋找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與糾偏,將這種不良傾向及早扼殺在萌芽中,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了事。

總而言之,家庭是兒童品德成長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是兒童優良品質形成的奠基石。在充滿民主、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中,孩子的誠實品質才能得到健康成長。

為人誠實會使孩子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受到別人的歡迎、尊重和信任,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無疑有重要作用。

加強對孩子誠實品質的培養,能使孩子抵禦不良品質的侵襲。孩子一旦形成誠實的品質,就不容易在父母、老師、同學麵前弄虛作假,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這對他的人際關係發展無疑有重大意義。

我們要有長期堅持的耐心與體察孩子隱情的細心,將誠實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中。

二、分清說謊與幻想

嘟嘟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喜歡“打小報告”,“祺祺打了我”、“凱凱撞了我”,等等,讓老師應接不暇。那段時間,她回家時常常很不高興地告訴我們,她在幼兒園裏沒有朋友。我們向她解釋,小夥伴們隻是不小心碰到她,不是打她,也不是欺負她,她卻總是十分生氣地強調“就是打我”。有一次,凱凱在跟她玩的時候,把整杯水倒在她身上,老師告訴了我們這件事情,嘟嘟仍然堅持說:“不是潑水,他是在打我!”

這件事情,表麵看來是孩子在撒謊。但我們要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他的世界中的“打”字與成年人認為的“打”完全是兩回事。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打”是兒童的心理語言,孩子喜歡用“打”表示“受欺負”、“他不照我說的做”、“不願意”、“走開”等複雜的意思。當孩子跟我們抱怨誰誰誰打他了,潛台詞是他覺得自己被欺負、受委屈了。

孩子在3歲以前,基本是不會說謊的。有時候我們發現他們說話“不老實”,那其實不是孩子在欺騙你,而是他的特殊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這種特殊情況。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向你述說一個捏造的故事,或者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時,他並非是在說謊。因為他有時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3歲之前,兒童想象的特點是無意想象占主導地位,有意想象才剛剛萌芽。孩子會把看到的與聯想的、真實的與希望的、做過的與記憶的混淆,從而說出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比如說嘟嘟曾經用不太利索的語言跟我形容她看見了“天馬”,一種有翅膀會飛的白馬。我們知道,那顯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她說得極為認真,一臉誠懇,仿佛真的親眼所見。而這種馬,其實是她看了動畫片後產生的想象。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關心孩子的日常,經常與孩子溝通,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裏話,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測孩子的心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也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還能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動向及心理變化。

如果孩子真的撒謊了,父母應及時了解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及時掌握此時此刻孩子的心理狀態,洞察他們不誠實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尋找恰當的時機進行教育與糾偏,將這種不良傾向及早扼殺在萌芽中,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了事。

總而言之,家庭是兒童品德成長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是兒童優良品質形成的奠基石。在充滿民主、愛心和責任感的家庭中,孩子的誠實品質才能得到健康成長。

為人誠實會使孩子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受到別人的歡迎、尊重和信任,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無疑有重要作用。

加強對孩子誠實品質的培養,能使孩子抵禦不良品質的侵襲。孩子一旦形成誠實的品質,就不容易在父母、老師、同學麵前弄虛作假,當麵一套背後一套。這對他的人際關係發展無疑有重大意義。

我們要有長期堅持的耐心與體察孩子隱情的細心,將誠實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中。

二、分清說謊與幻想

嘟嘟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喜歡“打小報告”,“祺祺打了我”、“凱凱撞了我”,等等,讓老師應接不暇。那段時間,她回家時常常很不高興地告訴我們,她在幼兒園裏沒有朋友。我們向她解釋,小夥伴們隻是不小心碰到她,不是打她,也不是欺負她,她卻總是十分生氣地強調“就是打我”。有一次,凱凱在跟她玩的時候,把整杯水倒在她身上,老師告訴了我們這件事情,嘟嘟仍然堅持說:“不是潑水,他是在打我!”

這件事情,表麵看來是孩子在撒謊。但我們要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他的世界中的“打”字與成年人認為的“打”完全是兩回事。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打”是兒童的心理語言,孩子喜歡用“打”表示“受欺負”、“他不照我說的做”、“不願意”、“走開”等複雜的意思。當孩子跟我們抱怨誰誰誰打他了,潛台詞是他覺得自己被欺負、受委屈了。

孩子在3歲以前,基本是不會說謊的。有時候我們發現他們說話“不老實”,那其實不是孩子在欺騙你,而是他的特殊心理發展特點決定了這種特殊情況。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向你述說一個捏造的故事,或者一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時,他並非是在說謊。因為他有時還分不清想象的情景和現實之間的界限。”

3歲之前,兒童想象的特點是無意想象占主導地位,有意想象才剛剛萌芽。孩子會把看到的與聯想的、真實的與希望的、做過的與記憶的混淆,從而說出一些與事實不符的話。比如說嘟嘟曾經用不太利索的語言跟我形容她看見了“天馬”,一種有翅膀會飛的白馬。我們知道,那顯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她說得極為認真,一臉誠懇,仿佛真的親眼所見。而這種馬,其實是她看了動畫片後產生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