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們在日常中應該為孩子劃定一條明確的界線,告訴他身處情緒中的時候,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比如處在負麵情緒中的時候,哭泣可以,打人不可以;大叫宣泄可以,砸東西不可以,等等。要讓孩子知道,雖然情緒沒有對錯,但是應對情緒的手段有對錯之分。
最後,父母以及孩子都要知道,即使名為“負麵”情緒,它們也是有正麵的、積極的一麵的。比如:
1.生氣:它經常與我們不喜歡的情況相連在一起,為我們提供能量,使我們采取行動對這些障礙和困難做出反應。
2.悲傷:能促進深沉的思考,使人從失去中取得智慧,從而更珍惜目前擁有的。
3.後悔:提醒我們,要找出一個有更好效果的做法。
4.左右為難:說明內心價值觀的排序尚未清晰明確,提醒我們明確內心價值觀排序。
5.恐懼:可以提高神經係統的靈敏度,並能使意識性增強,提高對潛在問題的警覺性,使我們迅速做出反應,並在必要條件下選擇逃避。
6.憤怒: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去改變一些不能接受的現實。
7.失望:促使我們對期望的東西重新評估,並對目標和手段進行調整。
8.憂慮:使人集中注意力,從而產生動力。
9.痛苦:指引人找出方向,擺脫危險,避免重蹈覆轍。
當我們與孩子一起麵對負麵情緒,其實就是自己跟負麵情緒做個有效的連接,探索。一旦從這個負麵情緒裏走出來,知道情緒卡在哪裏,以及如何解決,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個特別大的成長與改變。
如果父母能認同和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包括負麵情緒,並進而教會孩子處理每種負麵情緒的問題來源,幫助孩子挖掘出負麵情緒中的正麵力量,孩子就更容易掌握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信念與價值觀,也更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情緒沒有對錯,但處理情緒的方法手段有對錯。
當孩子出現負麵情緒時,最渴望的是父母的認同與接納。
消極情緒也有益處,它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
努力挖掘負麵情緒中的正麵力量,不僅是幫助孩子,也是幫助自己。
四、努力培養積極情緒
情緒雖然沒有對錯,但就兒童的成長來看,積極情緒顯然更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所以,父母應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
情緒是可以相互感染、影響的,尤其是孩子,受父母情緒影響很大。如果父母常常用“再不聽話大灰狼就吃掉你”等來恐嚇孩子,孩子就容易陷入恐懼等情緒中。現在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總是不滿足,總嫌棄孩子不夠好,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就很難樂觀積極。反之,如果父母知足常樂,孩子也常常會隨遇而安;如果父母笑口常開,孩子也容易積極樂觀。
當然,父母對孩子保持微笑,不代表就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如果麵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父母依然笑嗬嗬,那是在放縱孩子。
其次,我們也應細心了解孩子的需求,對於合理的且父母力所能及的需求,應該給予及時的滿足。這樣也可以使孩子情緒穩定,身心愉悅。有時孩子太小表達不清自己的需求,父母最好能細心體察、了解,並正確對待。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經常引導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或是激發他的興趣愛好,使其體驗成功的歡樂、陶醉的喜悅。比如,讓孩子經常和小夥伴們玩,在家裏幫父母做簡單的家務,沉浸在興趣愛好中,等等,都能使孩子的生活更充實,獲得更多的滿足,情緒更積極。
此外,幫助孩子培養積極情緒,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多關注生活中的美好,從平凡的小事中體味出快樂的細節。如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可以引導孩子觀察朝陽、夕陽、行道樹、花朵,並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把它們想成各種好玩的東西。
就算是一些不愉快的事,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背後的愉快麵。比如,雨天路滑,孩子走路總是摔跤,有時會生氣地說“我討厭下雨”,這時我們可以指引孩子觀察雨水打在湖麵上的小水泡、荷葉下跳躍的青蛙、更加潔淨的空氣,甚至可以鼓勵孩子穿上雨鞋去積水的泥坑裏踩一踩……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分享高興的事情,把一個人的快樂變成一家人的快樂。也可以把快樂的瞬間拍照,以定格美好瞬間,時時回憶,延長快樂的感覺。
積極的情緒能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
父母以自身積極的情緒感染孩子,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使其形成積極的情緒,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幫助孩子發現身邊的美好,引導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更易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