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是孩子的天性,需要父母幫助矯正。

找到孩子“慢吞吞”的原因,對症下藥,孩子才能過得更自控,更有規律。

關注孩子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氣質進行不同的教育。

二、幫助孩子感知時間

孩子由於天生對時間有著“感知惰性”,所以很難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在他們眼中,時間似乎是不會動的,他們可以玩到很晚不知疲倦。所以,時間管理的教育最好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隻有對時間有了感覺,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孩子才能去管理它。

感知時間的教育宜早不宜遲。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教孩子熟悉基本時間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年……父母要讓孩子了解每個時間段大致應該做什麼,讓孩子懂得大塊時間的劃分,且明白時間時時在流動、變化,過去了的時間就永不能再回來。其次,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分辨準時、提前和遲到的概念,並懂得遲到是不好的行為。再次,要讓孩子建立“開始”與“完成”這兩個概念,並明白一件事“完成”之後才能“開始”下一件事,做到條理清晰。

孩子四歲以後,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塊手表或一個小鬧鍾,帶領孩子觀察鍾表,讓孩子看到指針走了多少,幫助他更加清楚地認識時間概念。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可以指著表盤,具體報給孩子時間,比如“我們六點開始吃飯,爭取半小時吃完,也就是分針走到6這裏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常常對鬧鍾、手表表現出“敬畏感”,鬧鍾的威力遠比父母的催促更有效,而手表的提醒也常常能讓孩子更注意時間。即使孩子忘記時間,手表、鬧鍾也會提醒他記得。

這裏我們要注意,如果想要孩子更好地建立時間觀念,最好買有表盤的手表。比起隻顯示時間數字的電子表,有表盤的手表能讓孩子直觀看到指針的轉動,從而能更好地認識時間。

除了認識鍾表,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最好能把時間具體化。比如給孩子買一個沙漏(5分鍾、10分鍾的都行,不要超過20分鍾),跟孩子一起看看,沙子的流逝有多快,5分鍾能有多長。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計時做事的遊戲,比如數到30需要多久,1分鍾內能不能扣完上衣的全部紐扣,5分鍾能不能收拾完玩具,10分鍾能不能讀完一個童話故事……讓孩子直觀感受到1分鍾究竟有多長,5分鍾能做哪些事。

在孩子認識鍾表的同時,我們不妨用限時(倒計時)的方式,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某件事。比如孩子吃飯總是拖拖拉拉,父母可以規定,晚上6點開始吃飯,6點半結束吃飯,到時間就收拾桌子,不管有沒有吃完。在規定時間的同時,為了讓孩子明白半小時究竟有多長,最好能同時把手表放在旁邊,告訴他半小時就是分針走6個大格子;或者把沙漏放在旁邊,告訴孩子半小時就是3個沙漏的時間。限時的好處是讓孩子體會到緊迫感,更懂得珍惜時間。

“慢吞吞”是孩子的天性,需要父母幫助矯正。

找到孩子“慢吞吞”的原因,對症下藥,孩子才能過得更自控,更有規律。

關注孩子的氣質類型,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氣質進行不同的教育。

二、幫助孩子感知時間

孩子由於天生對時間有著“感知惰性”,所以很難意識到時間的寶貴。在他們眼中,時間似乎是不會動的,他們可以玩到很晚不知疲倦。所以,時間管理的教育最好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隻有對時間有了感覺,知道它是個什麼東西,孩子才能去管理它。

感知時間的教育宜早不宜遲。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教孩子熟悉基本時間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年……父母要讓孩子了解每個時間段大致應該做什麼,讓孩子懂得大塊時間的劃分,且明白時間時時在流動、變化,過去了的時間就永不能再回來。其次,我們還應該讓孩子學會分辨準時、提前和遲到的概念,並懂得遲到是不好的行為。再次,要讓孩子建立“開始”與“完成”這兩個概念,並明白一件事“完成”之後才能“開始”下一件事,做到條理清晰。

孩子四歲以後,我們可以給孩子買一塊手表或一個小鬧鍾,帶領孩子觀察鍾表,讓孩子看到指針走了多少,幫助他更加清楚地認識時間概念。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時候,可以指著表盤,具體報給孩子時間,比如“我們六點開始吃飯,爭取半小時吃完,也就是分針走到6這裏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常常對鬧鍾、手表表現出“敬畏感”,鬧鍾的威力遠比父母的催促更有效,而手表的提醒也常常能讓孩子更注意時間。即使孩子忘記時間,手表、鬧鍾也會提醒他記得。

這裏我們要注意,如果想要孩子更好地建立時間觀念,最好買有表盤的手表。比起隻顯示時間數字的電子表,有表盤的手表能讓孩子直觀看到指針的轉動,從而能更好地認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