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認識鍾表,在孩子小時候,我們最好能把時間具體化。比如給孩子買一個沙漏(5分鍾、10分鍾的都行,不要超過20分鍾),跟孩子一起看看,沙子的流逝有多快,5分鍾能有多長。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計時做事的遊戲,比如數到30需要多久,1分鍾內能不能扣完上衣的全部紐扣,5分鍾能不能收拾完玩具,10分鍾能不能讀完一個童話故事……讓孩子直觀感受到1分鍾究竟有多長,5分鍾能做哪些事。
在孩子認識鍾表的同時,我們不妨用限時(倒計時)的方式,要求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某件事。比如孩子吃飯總是拖拖拉拉,父母可以規定,晚上6點開始吃飯,6點半結束吃飯,到時間就收拾桌子,不管有沒有吃完。在規定時間的同時,為了讓孩子明白半小時究竟有多長,最好能同時把手表放在旁邊,告訴他半小時就是分針走6個大格子;或者把沙漏放在旁邊,告訴孩子半小時就是3個沙漏的時間。限時的好處是讓孩子體會到緊迫感,更懂得珍惜時間。
為了讓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時間期限”,我們還可以帶孩子觀察食物外包裝上印著的保質期,使他知道食物過期就會變質,時間不等人。
在孩子逐漸認識時間、珍惜時間、管理時間的過程中,我們要及時表揚孩子珍惜時間的點滴瞬間。心理學中“強化”的概念告訴我們,當孩子的某一種行為受到表揚時,他就會更積極地進行這項活動。所以當孩子開始懂得時間的重要性時,我們一定要及時表揚。表揚要具體,不要籠統地說“孩子你真棒”,而要落實到細節,比如“你今天吃飯比昨天節約了十分鍾,你很棒,這十分鍾你可以用來玩玩具”之類的話。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哪一個環節做得好,下次他就會重複進行該動作環節。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要矯正孩子的時間“感知惰性”,讓孩子意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時間快速流逝,永不靜止。
讓孩子感知時間的教育不妨早一點,不要等到上小學後孩子學習效率低下了再開始。
給孩子買隻手表或鬧鍾,家裏放上一個沙漏,孩子更能直觀感受到時間的變化。
三、製訂計劃,有效管理時間
為了讓孩子今後的生活、學習更高效,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製訂計劃,有效管理時間。
1.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做事的條理性,以克服孩子隨意性過強、不夠專注的毛病
上小學以前,培養孩子的條理性主要從生活習慣開始。兒童敏感期一節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在兩歲半到四歲這段時間裏處於秩序敏感期,我們可以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進行培養。
建立合理的作息製度,保證孩子有規律地生活,是培養孩子條理性的重要前提。父母不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家庭公共作息時間,把孩子每天起床、刷牙洗臉、吃飯、做遊戲、午睡、看動畫片、睡覺等的時間相對固定下來,按照時間表行事,非特殊情況不要隨意打破,力求形成孩子的生物鍾,使孩子初步建立起時間安排的條理性意識。同時,讓孩子自己動手收拾玩具、書籍,也能幫助他養成“整理”自我空間的習慣,有助於能力“遷移”,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2.我們要讓孩子明白,事有輕重緩急
好鋼需用在刀刃上,我們要把最佳的、最有效率的時間花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在有限的時間裏先解決重要的、緊迫的事情。如何讓孩子明白事有輕重緩急呢?日常中我們可以經常讓孩子去分析,在相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帶來的不同收益如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等的,不同的是我們如何利用這有限的時間。
我們要給孩子養成回家立刻做作業,絕不拖拖拉拉的習慣。有些孩子看起來總是慢吞吞,回家先玩一個小時,然後吃晚飯,晚飯後開始看電視,直到快睡覺了才開始草草寫作業。麵對這樣不分輕重、不辨主次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給他定下規矩,回到家先寫作業,作業完成才準做其他事情。
在孩子學會分析之後,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列出未來一天要做的事情,然後以重要性為橫軸,以緊迫性為豎軸,從橫豎兩個維度進行標記,找出兩者交叉之中最重要、緊迫的事情,先集中心神解決這些問題,然後再依次解決比較緊迫、比較重要、不很緊迫、不很重要的事情。
輕重緩急起初最好是父母幫孩子判斷,到孩子熟練後,可以由他自己來畫表格。如果孩子能掌握這種方法,他就可以比較輕鬆地分配學習和娛樂的時間,或者分配不同學科的學習時間,學習起來自然輕鬆而高效。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評估任務: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歡做的,哪些是不喜歡但不得不做的。然後讓孩子用不同顏色的筆,給任務分類。根據這張表,先做重要的,刪除一些可以不做的,把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搭配起來交叉做,力求勞逸結合、喜惡交織、動靜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