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人際交往中的常見問題包括:

1.互不相讓

嘟嘟剛上小班的時候,時常回來跟我抱怨:“今天明明是輪到我玩娃娃家,祺祺卻非要跟我搶。”還有幾次,她回來說玩滑滑梯等大型玩具的時候,老師讓他們排隊,但總有幾個小朋友徑直走到前麵插隊。玩玩具時是這樣,回答問題時同樣如此。老師提問的時候,明明請了一位小朋友說話,卻總有其他小朋友站起來插嘴,兩個小朋友爭著說話。

2.動手不動口

一次,我在接嘟嘟放學的時候,親眼看見了她班上兩個男孩的動手過程。浩浩轉身的時候胳膊肘不小心碰到了晨晨,晨晨二話沒說,反手就給了浩浩一巴掌。浩浩哭著向老師報告晨晨打他,晨晨卻說是浩浩先動手的。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他不管別人是有意還是不小心,隻要他覺得受到冒犯,立刻動手還擊,而不肯跟對方講道理。

這種行為,在男孩子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想要某樣東西,又覺得說話太費口舌,或者擔心說了對方也不給,索性先動手搶過來,於是跟小夥伴產生了矛盾。

3.不能體諒他人

嘟嘟小班時,總是向我告狀,說同學欺負她。很多時候,隻是別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她,或者不小心弄壞她的玩具,在她看來,都是故意欺負她。

小朋友們之間,類似的矛盾不少,常常會有誤會和糾紛。由於年齡還小,孩子們往往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總覺得自己受到委屈,被欺負了。

以上三種矛盾都是孩子們的常見現象。因為他們的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剛剛起步,所以誤會和糾紛特別多,人際交往間的摩擦也特別多。父母最好能掌握一些人際智能,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處理以上種種問題。

4.不願與人交往

有些孩子在家“小霸王”,出門“小綿羊”,見到陌生人總是表現得十分害怕、畏縮,不敢說話或者說話聲音極小,從不肯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寧可獨自一人玩玩具,也不肯融入同伴中做遊戲,遊離於群體之外。即使有孩子主動邀請他去玩,他也表現得很消極、冷漠,難以適應環境,尤其是新環境。

麵對以上種種情況,我們一方麵要有信心,隻要教育得當,孩子一定能得到顯著改善;另一方麵,在孩子麵前,我們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千萬不要表現得焦慮或者責罵孩子,否則隻會適得其反。此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

了解兒童人際交往中的常見問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更好地與人交往。

父母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發現問題後,平心靜氣不焦慮,友善積極地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的交往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提高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1.我們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若想讓孩子從小就樂於與人交往,親子之間的互動很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為他營造一種關愛、溫暖、平等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和愉悅,孩子就會有想與人交往的意願。

父母在與孩子的交往中,不能一味驕縱孩子,助長孩子的氣焰。否則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就會變得蠻不講理,霸道自私,不討人喜歡,沒有朋友。新聞裏時常看到,一些不理智的家長麵對兒童間的摩擦,不是告訴孩子如何體諒他人,反倒攛掇孩子打同學,甚至還有一年級新生發生摩擦後,父母跑去學校揍另外一位孩子的惡性事件。這樣的家庭,注定教不出友善、合群的孩子。

孩子不會交往的原因還體現在:當幼兒之間發生了矛盾或衝突時,他們缺少解決的方法,不知道可以嚐試通過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營造學習氛圍,通過講故事、角色扮演或是剪輯電視、網絡上的視頻等方式,讓孩子觀看、分析、判斷,引導孩子學習其中的正確行為。

2.孩子陷入交往困境常常與其性格或行為習慣有關,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開朗樂觀、有同情心、寬容、樂於助人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更加順利,更受大家的歡迎。日本的幼兒園教育中有句著名原則:無論走到哪裏,無論和誰講話,笑眯眯最重要。我們也常說“笑眯眯的孩子最可愛”,就人類的天性而言,誰都喜歡跟始終微笑、樂於助人的朋友交往。反之,退縮、膽怯,或是自私、任性的孩子在集體中則往往受到忽視或排斥。

對於孩子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多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對於不良品質,我們要及時糾正和引導。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行為多給予正麵評價,並對交往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適當引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鼓勵他主動與人交往。

對於攻擊性較強的孩子,千萬不要以體罰解決問題,那隻會讓孩子有樣學樣,變本加厲采取攻擊性手段。

孩子喜歡攻擊他人,常常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對別的孩子心存戒備。一有小朋友靠近他,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後主動進攻。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建立安全感;同時帶領他多去同齡人較多的地方,引導他多與其他孩子交往,讓他知道,其他孩子沒有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