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的第一個暑假我從山上背回了21捆柴,雖然很小一捆,但這個數字不知為何我一直難以忘懷。
每到星期天我一般都要去放牛,當然不是一個人,同齡的小夥伴都會約好去一個地方,那樣可以互相照顧去遠點也不怕。放牛不用整天跟著牛,隻需把牛趕到一處山坳或荒田,遠遠看著就行,於是就可以上山摘野果,滿山遍野跑。
有時也會去抓魚,隻是抓魚的最好季節是秋天稻穀收割完以後,那樣要挖溝堵水就不會受稻田限製,不管有沒魚,隻要有水溝,小溪小河,我們都會想辦法排水,堵水,忙活半天,有時一無所獲,也是不亦樂乎。
小孩最期待的事我想就是過年了,那時想過年並不是覺得有紅包拿,而是有鞭炮玩,鞭炮可不是一串串地放,而是拆開來一個個地放,因那樣放得更久,玩法多。
為了買到更響的鞭炮,有一年我和一位同伴竟然走山路跑到鄰省廣東省的一個小鎮,單程約有二十多公裏,都是山路,要翻過好幾座大山才能到,買的是那種南海牌鞭炮,非常響亮,本地產的沒法比,真是無法想象那時會有如此壯舉。那時的盼過年與此時的怕過年,物是人非,截然不同。
到四年級時,我們那屆就9個人,5男4女,我的同桌是個女同學,叫小蘭,那年代農村的小孩不知是封建,還是害羞,男女同學之間是互相不說話的,要是有個說話的肯定會被別的同學扯笑,但凡男女同學同桌,課桌中間必有條三八線,縱然是這樣,還是發生了一件讓我預想不到又情竇初開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學快下課時,小蘭寫了一張紙條,折得象燕子狀,在三八線處滑來滑去,象是想給我又象在玩,我伸手去接她又不給,來回好幾次,我就不理她了,當下課鈴響時,她終於塞給我了,並小聲地說了句回家再看。
當我回家拆開來看時,看得我臉紅心跳,原來紙條上寫的是些想和我做朋友、喜歡之類的話,並望回信。或許這就是第一封情書吧。我自然忍不住給她寫了回信,於是我們就這樣偷偷地傳紙條,互說些所謂的悄悄話,其實那時四個女同學中我真正喜歡的不是她,而是坐在後排一位叫李華英的,雖然長得還沒小蘭好看,但我就喜歡李華英那種大姐範。
有次紙條上我就故意問小蘭其她幾位女同學喜不喜歡我,誰知其她包括李華英的三位女同學分別都給我寫了紙條,讓我很是興奮了一陣子,隻是這種一對四的紙條交往沒持續多久,不知為何我就沒給她們回信了,有位叫桂秀的還連寫兩封信追問我為何不回信。
雖然我們是同村,長大以後,她們都遠嫁,極少碰麵,從未再提此事,也許就隻有我記住了這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