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別急著批評孩子(1 / 1)

5.先別急著批評孩子

有一個6歲的孩子剛從奶奶家回到父母身邊。某日,媽媽炒了一盤雞蛋,端到桌子上,接著進廚房繼續炒別的菜。等媽媽再次來到桌旁時,孩子已把雞蛋吃得精光。

但媽媽並未責罵他,隻對他說:“爸爸媽媽都還沒有吃,你怎麼可以一個人把雞蛋都吃光了呢?”

孩子不吭聲,卻悄悄掉眼淚。

這讓媽媽很是氣惱,有些大聲地責問:“你這孩子怎麼這樣不懂事,我又沒罵你,也沒打你,隻是跟你講了幾句道理,你就哭?”

爸爸走了過來,細心地問他。原來他在奶奶家裏時,吃得越多,奶奶越高興,多吃點兒,奶奶還表揚呢,從沒有告訴過他,別人沒吃的時候,自己不能都吃完。

搞清楚了事情的原委,爸爸告訴孩子:“多吃飯,能夠讓你的身體更加結實,這很好。奶奶的話是對的。但是吃飯的時候,我們也要考為別人著想,不能隻想著自己多吃,不管別人。你的身體要壯實,爸爸媽媽奶奶的身體也要壯實,你明白嗎?”

孩子聽了爸爸的解釋,點頭表示讚同。

當孩子的行為惹你不高興了,先不要著急批評他,把事情原委弄清楚再說。你若一味責怪而不與孩子交流,隻能讓孩子徒受委屈,而又得不到教育。

要知道,孩子考慮事情都是十分單純的,這時你不能輕易下結論,輕視或嘲笑他,而是應該認真聽他的想法,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他自己先說,你不要過多地評論與引導,著重於事態的現狀進行一些得失利害的分析,鼓勵他自己去麵對與戰勝困難。要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正在被父母所重視和接受。

孩子說出了心裏話,盡管有時很荒唐,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責。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做錯事、說錯話,作為孩子的爸爸,要有耐心,可以語重心長地耐心開導,讓他真正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

平時要注意多和孩子聊天,這樣才有利於你掌握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動態。現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忙來忙去,沒時間、更沒有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可是,不多和孩子聊聊,又怎麼會知道他在想什麼、他想做什麼?

合格的父母,無論多忙都會找出時間和孩子聊天,進行溫馨的親子對話,多聽孩子的想法,也適時說理給孩子聽,給孩子適當的管教。

常和孩子接觸、聊天,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刹那,心裏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一股約束力量,知道父母曾告訴自己不可以這樣,錯事就可以不發生了。

【好爸爸導航】

父母的育兒方法本來是出自最無私的父母心,但有時候,也可能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尤其是在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急著批評孩子,而要在第一時間了解事情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