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狠心對孩子的哭鬧說“不”
小濤9歲了,已經開始學習騎自行車了。這天,爸爸同意小濤到戶外騎車練習。6歲的小俊也想騎自行車,但是爸爸不同意,認為小俊年紀太小,還不能駕馭自行車,不安全。
小俊被留在了家裏,很是憤怒。他開始哭鬧,希望爸爸能同意讓自己去騎自行車。可是爸爸不理睬他,也不看他一眼。為了躲避小俊的糾纏,本來在廚房準備晚飯的爸爸又走到院子裏去澆花。
小俊不肯放棄,跟在爸爸後麵繼續哼哼唧唧地哭著,抽泣地說道:“為什麼哥哥可以在外麵騎自行車,我就不行?”
爸爸繼續忙著自己的事,把花都澆完了,然後又回到廚房做事,壓根兒不理會哭鬧的小俊。他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做著各種家務,而且表情沒什麼改變,身體也很放鬆。
按說小俊的尖叫和哭鬧是非常煩人的,可是爸爸就好像沒有任何感覺,任由小俊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眼淚奔湧,任由他不斷地控訴爸爸的不公。
其實,這一切都深深刺激著爸爸的神經。但爸爸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耐煩,也不能表現出絲毫的憤怒,就好像根本沒有聽到、看到。爸爸為什麼這樣做呢?
因為他知道當孩子這樣哭鬧時,他做什麼都無濟於事,除非答應他。以前,他也試過賄賂和補償小俊,試圖用這樣的方式來安撫孩子的哭鬧。但是效果並不好。因為這種賄賂和補償的方式無疑是告訴孩子:哭鬧值得一試。這使得孩子越來越會耍賴了。
吸取了這樣的教訓,爸爸決定要改變一下了。他繼續幹活,自顧自地,就像是隻有他一個人在房間裏。終於小俊哭得累了,也厭倦了跟著爸爸從一個房間走到另一個房間。
經過幾次“冷處理”,小俊的哭鬧行為逐漸就少了。當他明白哭鬧不能達到目的時,他也不再哭了。
對付孩子的哭鬧時,要特別注意一點,不要跟孩子說太多話。孩子哭鬧的目的不是為了聽你的解釋的。此時你要是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你會發現,就算講再多道理都是枉然。
若你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更不想被孩子的哭鬧牽著走,那麼最好的辦法不是用道理說服他,而是幹脆不理他。不跟他做任何對話,也不發出身體語言,甚至連麵部的表情都不要有。
要知道,你越是生氣,孩子就越是會哭鬧。如果大人繼續給孩子提供一個表演的舞台,容忍他憑借哭鬧獲取關注和控製他人找到歸屬感,這個毛病會變得頑固而難以糾正。
你要教孩子的是,哭鬧不僅不能使他達到目的,而且不能激起大人的任何回應。他無法吸引你的注意,通過惹惱你來使你讓步也未奏效,他就會停止哭泣,不得不尋求更加有效的溝通方式。
【好爸爸導航】
在孩子哭鬧時,家長可用分散法來引導,例如孩子平時愛聽故事、愛做一些事,都可以用來打消孩子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同時,家庭成員也要統一思想,相互聽取對方好的教育方法,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氣氛。不能爸爸認為孩子哭鬧需要嚴加管理,媽媽則認為需要細心說教,這種做法不能形成合力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