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孩子遭遇挫折,用鼓勵代替愛(1 / 1)

5.孩子遭遇挫折,用鼓勵代替愛

對待孩子,你可以疼他、愛他,但不能嬌慣他、縱容他,該狠心的時候,絕不心慈手軟。特別是經曆挫折的時候,你可以用話語撫慰孩子,用懷抱溫暖孩子,但不能替代孩子去做事。

孩子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經常會摔倒,每次摔倒,都難免要大聲哭叫。孩子哭叫的原因,大概有兩個:第一,確實摔疼了;第二,希望引起大人的注意,讓大人來扶自己。

對此,你要注意,對孩子的行動一定要表示關注,但如果確定孩子沒有什麼大礙,就不要去扶他。你可以對孩子說:“加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快,站起來,寶寶一定能行!”

一邊鼓勵他,一邊讓孩子自己去行動。通常情況下,孩子會停止哭泣,會自己努力地站起來。這個時候,你要表揚他做得好。你會發現孩子臉上雖然還有淚水,但卻有了滿足的笑容。

當然,有的孩子不會立刻自己爬起來,可能會趴在地上大哭好一會兒,盡管你不斷鼓勵他,他也不管不顧。

這時,你要克製住自己的衝動,在孩子哭的時候,把頭扭到一邊裝作沒聽見。孩子哭上幾聲,看到爸爸沒有過來扶自己的意思,就會自己爬起來。

有位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腸如鐵石。一次,孩子奔跑的時候,不小心被一塊石子絆倒,大概是摔得太狠,孩子趴在地上放聲大哭。

這位媽媽跑過去,本想出手扶起孩子,但最終還是把心狠下來,走到孩子的身邊,蹲下來鼓勵他:“小寶是勇敢的孩子,自己就能夠爬起來!一二三……加油!”

孩子終於自己爬起來了。媽媽仔細一看,孩子的膝蓋被石子磕破了,血珠滲了出來。那一刻,媽媽的心很疼。不過,孩子臉上卻是堅毅表情。

許多父母想辦法為孩子開辟坦途、鏟除荊棘,實際上,讓孩子適當地經受一些挫折是有好處的。經曆挫折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經曆,最能鍛煉人的品質與意誌。在孩子遭遇挫折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自強自立,才能使得孩子真正成長。

當然,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也要有個度,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戰勝挫折並非一朝一夕可得,也並非刻意追求即成,關鍵是順其自然,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的承受能力以及克服挫折的能力,要做到持之以恒。放縱和遷就孩子的行為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賴思想,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應該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經受挫折,從而戰勝挫折。

我們沒有必要特地在孩子的腳下挖坑,去設置障礙,但在孩子經曆一些挫折的時候,不要急著去包辦代替。盡管你很愛孩子,但你是無法替代孩子去生活的。

【好爸爸導航】

很多家長往往會在“讓孩子快樂”的美好願望的掩護下,滿足孩子的要求,容忍孩子的頑劣,忽略孩子的缺點,在一些不起眼的問題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做無異於是一種隱形嬌慣,這樣的愛也難免會讓孩子受傷。雖然給孩子設定界限很難,但這是你真正愛他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