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人”與“孩子”,角色要平衡(1 / 1)

4.“大人”與“孩子”,角色要平衡

對於爸爸來說,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負麵情緒,也許真正的原因在於缺乏平衡需求的能力。你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的需求,或者對孩子的需求缺乏認識。這樣的話,你的頭腦中便會有極端化的思想,認為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存在衝突:要讓孩子好過,自己就必然會遭罪。

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都存在著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思想。其實孩子的需求和你的需求是一體的。當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你也會有滿足感。而當你的需求得到滿足、心情爽快時,孩子也會受到好的影響。

你要理解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平衡二者。問問自己:“生活中的哪些事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喜歡什麼?什麼會讓我感到滿足,有成就感,找到自己的價值?”

列一個清單,把你能想到的所有事情都寫下來。這些事情都因人而異,沒有所謂的對與錯。然後按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對它們進行排序。比如,對自己重要的事情依次是:(1)家庭(2)工作(3)鍛煉(4)遊泳(5)飲食(6)社會交往。

接下來,想一想,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做了這些事情:你分別花了多少時間、精力、金錢到這些事情上。然後對比一下。在家庭事務上,你也可以進一步分開:對孩子、對妻子、對父母和對自己,你都花了多少精力?

通過對比,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滿足孩子、家庭其他成員的需求和滿足自己的需求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你可以多滿足自己的需求,但要注意去平衡家人的需求,在為家庭服務的同時,顧及自己的需求。當你這樣做了,就會發現這是多麼有價值的事情:你的家人會從中獲益,你們的關係會更加和諧,而你自己也會變得更快樂、更健康。

在生活中,有的家長光想著孩子的事情,就忘掉了自己;或者因為工作需要的關係,就忽略了孩子的需求。這都是不恰當的。將二者平衡,非常重要。

當你覺得自己變胖了,需要恢複體形,讓自己更健康,那麼拿出運動服,做好鍛煉的準備。不要總想著孩子沒有人照顧,忽略自己的需求,你完全可以安排別人幫你看孩子。

當你想去跟朋友聚一聚,又或者想和愛人去看一場電影,那就去放鬆一下吧,不要因為孩子的需要,就拴住了自己:你可以安排別人幫忙照顧孩子,你也可以在孩子睡著的時候,抽空和朋友打個電話,聊一聊。

還有一點,你要弄清楚,生活正在發生改變,孩子漸漸長大,屬於你的時間就可能會多起來。這對於正在為孩子的事情忙到焦頭爛額的你來說,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好爸爸導航】

世界上最難承擔的角色之一恐怕莫過於為人父母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家長的愛、理解、扶持和鼓勵。同樣,“孩子”與“大人”之間也需要一種平衡,過度強調哪一個角色都是有偏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