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每個生命都是一朵陽光
新學期第一天,在樓梯上,一個矮小的女孩兒拄著雙拐,拖著兩條彎曲細瘦的殘腿,艱難地向上挪移。拐杖交替著落在地上,發出刺耳的聲音,刺得人心疼。我伸出手:“來,我扶你上去。”她身子一閃,一臉春草般蓬勃的微笑:“老師,謝謝您!我自己能行。”怕自己的憐惜傷了這女孩兒的自尊,我趕緊縮回手,停下腳步讓她先上樓。她雙拐定在樓梯上,也停止向上挪動:“老師,您先走。”她的話語,堅韌中透著快樂。
走進新任教的班級,一眼認出拄拐上樓的女孩兒。當天作業是一篇日記。女孩兒的日記脫穎而出:字跡清新,文采斐然,有絲絲縷縷的陽光在字句中流溢,讀得人心頭一股股地暖。
一學期下來,許多次,女孩兒的習作被當成範文在班上朗讀。市裏舉辦征文比賽,她輕鬆獲得一等獎。元旦前,學校收到一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原來,女孩兒利用微機課和課餘時間學到的電腦知識,義務幫一家鍋爐廠設計製作了網站,還幫他們設計製圖並撰寫了專利說明書。和她談心,我問她是否知道張海迪和史鐵生,她滿臉陽光地微笑:“知道,我正以他們為榜樣。”
班裏的學生和各科老師,格外照顧這個女孩兒,上課發作業,叫到她名字,相鄰的孩子會很快跑上講台,替她領回去;上樓梯時,她依然不讓人扶,可一直有女生友好地護在她身邊;上體育課,女孩兒也拄了拐挪到操場上,對著太陽,笑望不遠處的同學,不時有同學快樂地喊她名字,把排球傳到她身邊,她開心地應答著,拄著拐追到滾動的排球,再愉悅地傳回去。她的臉上和身上,爍動著晶瑩透亮的陽光。她雙拐落地的聲音很響,漸漸地,不再像初次聽到時那麼刺耳,漸漸地,就聽出聲音裏的堅韌和快樂。
期末作文題目,是《從生活中學習》。女孩兒先記述了一個黃昏的細節:母親有事,沒及時接她,她邊寫作業邊在教室裏等。已到晚飯時間,看門師傅讓小賣店的店主上來看她,店主問明情況,回小賣店拿來麵包和水送給她。她由此聯想到許多溫暖的鏡頭。原來,先天性疾病使她雙腿殘疾,後來又患上腎炎,父親從小棄她和母親而去,母親不惜賣掉房子,債台高築給她看病,好心的姨媽把她們母女接到家裏。她沐浴著母親關切的微笑,聆聽著姨媽鼓勵她堅強的故事,享受著同學、老師等許多人無數個關愛的瞬間,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努力,學會了微笑與愛。
讀著女孩兒的作文,心中有陽光暖融融地舒展,陽光詮釋的哲理也悅耳地響起:每個生命,都是塵世裏的一朵陽光,都能驅散陰霾,趕走風雨,扮靚虹霓,以花朵的姿勢,綻成一片柔軟而蓬勃的春意,溫暖了別人,也美麗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