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恩最小的一滴露珠
寒冷的藤蔓生得太長,春天的腳步,被纏絆得蹣跚。延遲的花期,盼得人心急。收到徐遲譯的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一書,恰恰是此時。一頁頁翻下去,恬淡而芬芳的句子,和風暖陽一般,拂灑進忙碌時光的縫隙,原本焦燥的心漸漸清寧。
梭羅短短44年的一生,簡單而又孤獨。他生命的馥鬱和精彩,離不開瓦爾登湖的潤澤與滋養。1845年到1847年,梭羅獨居寂靜的瓦爾登湖邊山林,在自己蓋起的簡陋木屋中,觀察著,傾聽著,感受著,沉思著,夢想著,記錄著。兩年多的時間,他享受著大自然的豐厚饋贈。
日子緩緩流淌,風景一幅幅變換,“湖是風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他與這湖的明眸對視,春天,看野鴨和天鵝在眸中清晰的倒影,看白肚皮的燕子掠過這眼波。夏天仿佛聖潔的仙子,搖搖擺擺走在石頭湖岸上。清晨,草在生長,鷹在盤旋,鳥在歡唱,梭羅坐在陽光下的樹叢中,或讀書、寫字,或凝神沉思,享受無邊的寂寞與安寧。賞過紅楓,采過葡萄,十一月,太陽成了湖上的爐火,晴和的秋天,他曝日取暖。冬日的北風把湖水吹結,冰塊覆住美麗的鱸魚,他便在木屋內升上爐火,用燈火把短暫的白晝拉長。
四季的變換中,梭羅與禽獸為鄰,與草木為伴,與湖同床共枕。他鋤地、種豆,卻不在意收獲多少,“為稗草的豐收而歡喜,因為它們的種子是鳥雀的糧食”。欣賞著最珍貴的風景,他成了偉大的詩人,把田園押上了韻腳。
湖水的純潔,山林的繁茂,描繪細致,形象優美。梭羅儼然一個技藝高超的油畫大師,潛心透視著時節變幻中的每一物每一景,筆觸所及,都描摹得栩栩如生。明朗無邊的自然,是這一幅幅油畫的背景,沉靜地陶醉於油彩般的文字裏,宛如在繽紛的自然畫廊中進行著一次精神向上的光陰之旅。
置身自然中,梭羅對人生,靜靜思考和分析,深入探索與批判,他振奮著,闡述人生更高的規律。傳神的描摹中,不乏透徹精辟的說理,啟人心智。如,地球“不是一個化石的地球,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地球。和它一比較,一切動植物的生活都不過是寄生在這個偉大的中心生命上”“盡管貧困,你要愛你的生活。生活得心滿意足而富有愉快的思想”。
掩卷之時,滿眼春花次第開。“一場柔雨,青草更青”,在這遲來的美景中,靜靜品悟,“就像青草承認最小一滴露給它的影響”。我們也應感恩最小的一滴露珠。“每天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讓我們欣然赴約,照會寧靜的自然與恬淡的時光,接受自然給予的感官、物質與精神的饋贈,也給自然呈上一樣珍貴的禮物——我們的嗬護與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