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停不了的愛
春光旖旎,寧靜的鄉間,土路邊、田梗上、溝壑旁,蒲公英冒著沙塵,踩著幹旱,對著險坡,一叢一簇的明媚著。鋸齒狀的綠葉,托舉出一根根亭亭的花莖,朵朵黃色的小花,昂頭迎向暖陽,默默地歡笑。細碎的花瓣,在一厘一厘的光陰裏,彌散春天的氣息。
蒲公英充滿朝氣的黃色花朵,花語是“停不了的愛”。花謝結籽,種子上的白色冠毛結為一個個小絨球。盛夏,一絮絮白茫茫的奇跡,隨風飄散,落地即生,孕育下一個明媚的春天。
恍然間,這塵埃上愛春天愛生命的小黃花,變成俗世裏一張張安寧執著的臉。
廣場側門外,那個黝黑結實的漢子,坐在一堆木頭、竹條、絲線與花花綠綠間,做他的風箏,紡他的線軸。側門兩邊柵欄上各色各樣的風箏,以他為對稱軸,儼然一隻巨形風箏,成為花木叢外的一景。風箏賣得並不多,很少聽他講話,卻常見他臉上璨然的笑容。一年四季,他就悠然快樂地坐在那兒,讓人感覺,生命可以安靜成一隻絢麗多姿的巨形風箏。
高中校門口,有個清瘦矮小的看門老人。閑暇時,他右手握一根一米多長的舊日光燈管,燈管一端蘸了水,就變作一支粗而長的“毛筆”。校門內的地麵是巨幅的“宣紙”。正楷、隸書、狂草,老人不停地用燈管蘸水,水寫的字一層一層在地麵呈現出來,又揮發盡淨。和老人搭話,聊他寫字的事,他一臉自豪:“就是喜歡,除非睡覺,隻要睜著眼就想寫。在這兒寫,不費筆墨,還不耽誤看門。”
她,是一家小浴池的搓澡工。初相見,是在更衣室裏,她拿張顧客丟下的舊報,小心地將皺褶撫平,認真地看報上的字。於是帶了家中的雜誌送給她。相識的日子久了,送她的雜誌已有幾十本。那些雜誌被她整理成整齊的一摞,用一個潔淨的塑料袋裝好,再裝進另一個塑料袋,封住裏麵的袋口,潮濕的水汽進不去。她說,每本雜誌都要讀幾遍,從小愛書,可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九歲的她和姐弟艱難度日,連初中都沒讀完。可她一直喜歡帶字的東西。那些字,讓她明白了不少事和道理。有些字拿不準,就借孩子的字典查,比如“箴”言的“zhēn”,她開始以為讀“jiān”……
凡塵裏的他們,也許永遠成不了風箏藝人、書法家和讀書人,但是,他們如蒲公英一樣,占得一寸土,享得一縷陽光,沐得一滴雨露,便安寧而執著地愛著。他們的生命,以在野之花的姿態,明媚地綻放成一朵朵春光。因為他們生動地存在,人世間更加潤澤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