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慢點兒開門
近幾年,每每站在那扇熟悉的門前,老公總是輕輕地按響門鈴。待裏麵傳來快樂悠長的一聲“唉”,一向急性子的他便不停地高聲重複:“慢點兒!慢點兒……”
“來了!來了……”房門裏的聲音,由遠而近,流淌著急切與欣喜,與老公的聲音唱和著。門裏門外,便回旋著一曲熱乎乎的旋律,一首溫暖的親情之歌。
門裏住著的,是公公婆婆。公公年逾八十,聽力不大好,最先聽到門鈴響的多是婆婆。婆婆腿腳有毛病,行動有些困難,卻恨不得馬上將門打開。歡喜悠長的應答聲裏,所有的寂寞和冷清,都在奔向房門迎接孩子的一刻煙消雲散。
時光回轉,已到中年的老公,曾是蹣跚學步的孩童。滿臉皺紋的婆婆,曾是青春飽滿的母親。門開著,母親將孩子放到門外,微笑著退回門裏,張開溫暖的懷抱,等著幾步之遙的孩子。小小的身影,蹣跚著撲向門內張開的雙臂,一步一搖的淺淺懼怕裏充盈著勝利的愉悅。
孩子上了小學,不久便成了翩翩少年。依然年輕的母親終日風風火火,工作家務兩不誤。放學後,饑腸轆轆的少年即使閉著眼,也能被那熟稔的飯菜香牽引到自家門外。虛掩的房門,顯示著母親的細心。廚灶前,母親指揮著鍋碗瓢盆;餐桌上,冒著熱騰騰的香氣。
去外地讀大學時,孩子已是俊朗的青年。母親的眼角,添了幾道皺紋,黑發間也夾了幾根銀絲。放假了,青年歸心似箭,奔到家門前急急地敲匆匆地喊。門裏的母親,瞬間將門打開。綿長的牽掛和等待,化作淚光閃閃。
時光再一眨眼,孩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一步步走向中年。忙忙碌碌間,會忽然想起已久未回家。一路趕回去,迫不急待地敲響那扇熟悉的門。母親的應答聲初聽有些遠,瞬息之後已在幾米之內。門未打開,卻傳出撲通一聲,患關節炎多年的母親已跌倒在門內。終於,門打開了。母親的臉綻成一朵燦爛的秋菊:“瞧我,真不中用了。天天盼著你回來,聽見敲門,隻想著快點兒來開……”他望著母親頭上的秋霜,想著她腿部的疼痛,愧悔交加,霧蒙了雙眼。
中年的大孩子,回家的次數多起來。他高聲重複提醒母親慢點兒開門的旋律,便常常在門外響起。門裏的婆婆,唱和著走過來,那悠長的聲音裏,漾出蜜汁浸過的音符。這樣的時刻,門裏門外,飄散著暖暖陽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