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朱元璋一向最嚴格的領域——法律,對老人也格外寬容。名臣韓宜可記錄,安徽官學有老漢“碰瓷”詐騙,本該杖責流放。但念其年過七十,還是放回交家屬看管。江南的年輕人毆傷他人,本該充軍服刑,可老母年過七十無人照料,於是也法外開恩,改在家鄉勞改。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在明代,是實實在在的真理。
朱元璋這幾樣大刀闊斧的福利,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堪稱力度空前。可跟他另一樣福利舉措比,卻又清一色的“小兒科”:救災。這事在明初,是官員絕不能犯錯的“高壓線”。湖北水災時,戶部主事趙乾拖遝半年才跑到災區。朱元璋二話不說,將這貨立刻判斬。這位玩忽職守的庸官,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因救災不力被殺頭的倒黴蛋。
殺官這種血腥事,對一生強硬鐵血的朱元璋來說,隻是小意思。他一直努力解決的,卻是一個大挑戰:古代信息交通科技嚴重落後,想要救災提速,就該大膽創新,建立高效預警體?製。
所以朱元璋的另一個舉措,竟是放權。在官員戰戰兢兢恨不得啥事都早請示的朱元璋時代,有一件事卻可以自作主張:救災。倘若災情緊急,地方官可以不經請示,先期開倉賑濟。戲台上的“先斬後奏”,多是曆史票友瞎掰。但“先賑後奏”,卻是朱元璋拍板的特殊規矩。
而朱元璋敢這麼做,關鍵還是底氣足,大明每年稅糧收入高達三千二百萬石,堪稱自唐朝兩稅法實行以來,中國曆史的新高。無論搞福利還是發賑濟,大明都辦得起!
尤其撐起他底氣的,便是新生的救災預警倉庫:預?備倉。
預備倉,是明朝專用於救災放糧的專用倉庫。具體運作是,由國家先期投入二百萬紙鈔購糧,在全國各縣興建。而後這些倉庫由官府監督,士紳具體負責維護。有了這好創舉,快速救災就變得方便容易。
更加方便容易的是,養濟院等福利機構,也就有了最可靠的依托。手裏有了糧的大明王朝,運轉起這個優厚完備的福利體製,從此心裏不慌。
而親手造就這個福利體製的朱元璋,即使到臨終時刻,依然對民生念念不忘。遺囑裏反複叮嚀的,就是自己的喪事要從簡,更不要影響民間的婚喪嫁娶。但牽掛民生的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苦心營造的福利體製,好些還是注了水。就以養濟院來說,他過世沒一年,許多地方就奏報,好些都塌了。
這倒不是官員故意的,而是他心情急迫,在考核嚴格下,逼得地方官們為求自保,玩命趕速度,隻求先糊弄了事。當時在位的新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也很無奈,隻能下詔不追究。
一心勵精圖治的朱元璋,固然拚盡全力。但好些真實業績,對比他偉大的理想,卻隻還是起步價。全民福利?後續的皇帝依然在路上。
就連朱元璋一向最嚴格的領域——法律,對老人也格外寬容。名臣韓宜可記錄,安徽官學有老漢“碰瓷”詐騙,本該杖責流放。但念其年過七十,還是放回交家屬看管。江南的年輕人毆傷他人,本該充軍服刑,可老母年過七十無人照料,於是也法外開恩,改在家鄉勞改。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在明代,是實實在在的真理。
朱元璋這幾樣大刀闊斧的福利,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堪稱力度空前。可跟他另一樣福利舉措比,卻又清一色的“小兒科”:救災。這事在明初,是官員絕不能犯錯的“高壓線”。湖北水災時,戶部主事趙乾拖遝半年才跑到災區。朱元璋二話不說,將這貨立刻判斬。這位玩忽職守的庸官,成了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因救災不力被殺頭的倒黴蛋。
殺官這種血腥事,對一生強硬鐵血的朱元璋來說,隻是小意思。他一直努力解決的,卻是一個大挑戰:古代信息交通科技嚴重落後,想要救災提速,就該大膽創新,建立高效預警體?製。
所以朱元璋的另一個舉措,竟是放權。在官員戰戰兢兢恨不得啥事都早請示的朱元璋時代,有一件事卻可以自作主張:救災。倘若災情緊急,地方官可以不經請示,先期開倉賑濟。戲台上的“先斬後奏”,多是曆史票友瞎掰。但“先賑後奏”,卻是朱元璋拍板的特殊規矩。
而朱元璋敢這麼做,關鍵還是底氣足,大明每年稅糧收入高達三千二百萬石,堪稱自唐朝兩稅法實行以來,中國曆史的新高。無論搞福利還是發賑濟,大明都辦得起!
尤其撐起他底氣的,便是新生的救災預警倉庫:預?備倉。
預備倉,是明朝專用於救災放糧的專用倉庫。具體運作是,由國家先期投入二百萬紙鈔購糧,在全國各縣興建。而後這些倉庫由官府監督,士紳具體負責維護。有了這好創舉,快速救災就變得方便容易。
更加方便容易的是,養濟院等福利機構,也就有了最可靠的依托。手裏有了糧的大明王朝,運轉起這個優厚完備的福利體製,從此心裏不慌。
而親手造就這個福利體製的朱元璋,即使到臨終時刻,依然對民生念念不忘。遺囑裏反複叮嚀的,就是自己的喪事要從簡,更不要影響民間的婚喪嫁娶。但牽掛民生的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苦心營造的福利體製,好些還是注了水。就以養濟院來說,他過世沒一年,許多地方就奏報,好些都塌了。
這倒不是官員故意的,而是他心情急迫,在考核嚴格下,逼得地方官們為求自保,玩命趕速度,隻求先糊弄了事。當時在位的新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也很無奈,隻能下詔不追究。
一心勵精圖治的朱元璋,固然拚盡全力。但好些真實業績,對比他偉大的理想,卻隻還是起步價。全民福利?後續的皇帝依然在路上。
皇帝各個有高招
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把侄兒建文帝攆下龍位,登基加冕為永樂皇帝。而後他以優秀的表現證明,他繼承的不隻是江山,更是朱元璋未曾做完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