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說:“我們對世界的所有認知都有缺陷。因為我們無法透過沒有折射作用的棱鏡來看待這個世界。”
這是哈佛學習普遍認同的觀點。因為信息不足,因為情緒障礙,我們會對每一件事產生偏見。所謂真理,隻是一個有待探求的目標,事實上我們跟真理相距甚遠。人類真正能做到的不是得到完全正確的結論,而是如何得到更正確的結論。
傑出人士深明此理。所以他們從不固執己見。他們隨時準備被更正確的觀點說服。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說:“有許多事我以為是對的,但是實驗之後,我卻錯了,因此無論對任何事我都沒有一種很自信的判定,如果某事臨時讓我覺得不對,我便可以馬上拋棄。”
傑出人士跟普通人一樣,也會在每一個問題上發生錯誤。但他們有勇氣隨時向正確靠攏,甚至不惜為此蒙受損失。這使他們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得到更正確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英特爾公司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腦存儲器製造商之一,並且,它的主營業務和利潤也都是來源於電腦存儲器。
後來,日本的存儲器開始進入市場,他們以驚人的低價在市場中占先。而英特爾曆來都是以技術領先於市場,打價格戰並非其擅長,所以,它的業務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大幅下降。
很明顯,擺在英特爾公司麵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要如何擺脫困境呢?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和董事長摩爾都在痛苦地思索著的問題。如果維持這項業務,繼續在存儲器市場競爭,顯然已經沒有出路;但是,一旦主動放棄,也就等於放棄了自己的身份,畢竟會受到各股東們的指責和眾媒體的非議。
有一天,這兩位最高的公司管理者進行了一次將會決定英特爾公司未來命運的交談。
總裁格魯夫問董事長摩爾先生:“如果我們下了台,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采取什麼行動?”
摩爾先生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
於是,格魯夫目不轉睛地望著摩爾先生,說:“那麼,我們為何不著手這麼做呢?”
摩爾與格魯夫最終達成了共識:不考慮個人的名譽與得失,為了公司的前途,放棄存儲器,重新轉而幵拓芯片市場。
後來,事實證實了他們的行動,對於英特爾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它被格魯夫稱為“戰略轉折點”。
最終,英特爾公司重新煥發了活力。到1995年,英特爾累計生產了1.6億個芯片,一舉占領了世界80%的PC市場,取得了絕對霸權的地位。
堅持和放棄,都是競逐人生的手段。什麼時候應該堅持自己的主張?什麼時候應該放棄個人意見?這是一道難題。要把握其度,需要克服情緒作用,審慎考察事態人情,根據具體的需要而定。
固執的人出於庸俗、無知,喜好虛榮而舍棄真理,偏愛理由而忽略功效。傑出人士或由於預見到事物的變化規律,或由於事後修正自己的立場,總是與真理結盟,不與偏激為友。這種理智總是幫助他們在競爭中獲勝。
哈佛人秉持這樣的理念:“我們不是看到事實,而是對我們看到的東西進行解釋並稱之為事實。”這也就是說,某些我們認為正確的主張,某些我們堅持的做法,隻是一種偏離事實的解釋。無論它看起來多麼合乎邏輯,也可能是錯的。秉持這種理念,並不是為了打擊自己的信心,而是告訴自己要保持理智,努力探求事物的真相,避免愚蠢的固執。這也正是我們年輕人應該知曉並秉承的行為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