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要有好的表現,領導人首先必須非常尊重每一位成員。領導人要有開放的心胸和真正的雙向溝通,要耐心傾聽部屬的建議,即使是最離譜的意見也要給他們表達的機會。
團隊要有好的表現,領導人要能夠讓每一個成員分享整體的成功,加強他們的向心力。分享公司成果最明顯的方式,當然有金錢方麵的報酬,但是團隊的成功也可以從士氣或實務上來考慮。例如說成功地開發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生產方式,對整個社會有所貢獻,而部屬對這個成果都貢獻了一己之力,這自然就能夠提高他們的成就感。
領導人要能為團隊製定共同的目標,並帶領所有成員共同製定。如果強調個人的工作績效,是取決於共同目標的執行情形,那麼所有的員工自然就會更努力地去實現團體的目標。
領導人應該鼓勵員工共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之道。主管要能加強開放的溝通,協調部屬之間的不同意見,提高眾人的共識。
製定努力的方向之後,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領導人要明確地澄清、說明,讓每一個人都知道目標何在,以及實現目標的好處和理由。
領導人建立起開放的溝通管道,就能創造出和諧的工作環境,員工彼此之間會樂於互相幫助。同樣的,開放的溝通可以讓學員公開坦誠地找出衝突的原因,解決出現的問題。
創造敵人一團隊精神的原動力之一
精英訓練營課程中有關團隊精神的一個主要的訓練策略,就是創造一個團體共同的敵人,激勵眾人一起來打倒它。處在初始階段的西點新生曾以學長為共同的敵人,從而建立起新生在那個特殊的艱苦階段的團隊精神。
共同的目標,不見得隨時隨地都能夠激發每一個成員努力的動機。領導者的挑戰就是要設法激勵團隊的士氣,帶動每一位成員共同努力。如果成員對於最明顯的目標不是非常認同,那麼領導人也可以發明一個假想的目標來振奮人心。這就需要發明一個敵人,或是對敵人重新定義。
西點精英訓練營在巴克納野戰營有一個活動,是把學員分成35人左右的小組,大約是一排的規模,讓各組在幾個小時之內完成組合橋,這是靠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這種活動組合橋,每一塊橋麵和梁柱都有幾百公斤重,光是要抬起一塊橋麵,就需要一群人的力量。
在戰場上,搭建這類組合橋多半都有具體、迫切的目標,或是恢複重要物資的運輸,或是逃避敵人的追擊,或是追擊殲滅敵人,這些生死攸關的情況自然會產生迫切感。要是沒有這樣的目標,要激發學員的士氣,合力搬動幾百公斤的大橋墩,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因此,訓練營建立了一個假想的目標,對“敵人”重新定義。現在各組互相競爭,看哪一隊先把橋搭好。這樣的動機在企業界也很常見,“銳步”的主管可能告訴員工以打敗耐克為目標;或是像百事可樂的總裁以趕超可口可樂為目標一樣,打敗假想敵確實可以成為一種強大的驅動力。
這是有效的競爭,這種競爭有助於目標的達成,因為團體所追求的目標不僅對每一個成員都很重要,同時對整個團隊也很重要。
鯉魚躍龍門——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加強
巴克納野戰營接近尾聲的時候,學員不僅完成了各項團隊目標,同時也體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對自己的小組產生了認同和歸屬感。西點的傳統儀式,更進一步加強了這樣的認同和歸屬感。
在野戰營的最後一天,學員要全副武裝行軍到波波洛本湖,接受最後一項課程,其中一段活動是眾所周知的難關“趣躍龍門”。這是西點最有名的驚險之旅,學員必須從梯子爬上24米的高塔頂端,然後手腳並用攀爬到湖的對岸去。而在快到對岸的時候,必須鬆開雙手落入水中,然後自己遊上岸去。接下來是爬竿,走過一段約8米的獨木橋,然後抓住水麵上的繩索慢慢前進。聽到命令的時候,立刻鬆手跳入湖中,至此野戰營的訓練就大功告成了。
經受了野戰營的嚴格磨練,學員內心的成就感和新生通過野獸營的時候是一樣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最後各組行軍20公裏回到校區,在大操場上接受校長和其他人的讚揚和鼓勵,他們的努力和成績都得到肯定。這對學員而言又更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還有具體的獎勵。在結訓典禮上,每一位新生都會升級為學員下士。在軍中,下士是帶領士兵的最低軍階。這個晉升對學員意義重大,因為這表明付出的心血愈大,所得的果實才更甘美。每一位學員都經過了一年的辛勤和努力,才得到這第一次的晉升,也就是說西點軍校公開肯定這些新生已經足以交付領導其他低年級學員的責任了。升上二年級之後,每位學員就要負責帶領一兩名新生。從此新學員就漸漸步入了西點精英訓練營的領導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