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遭遇“被分手”(2 / 2)

男孩睜大眼睛看住我:真的感謝您這樣看。我就是要做感情的主人,我在努力控製自己不想這件事,可越是控製越是想得厲害。您說,我該怎樣告別痛苦?

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我談了兩點建議:

第一個辦法是順其自然。

在心理學上有個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動常常是,越是不想讓它出現,它越是要出現,越是和它鬥爭,它越是要表現強烈。所以,越是想控製消滅它,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這上麵,它反而更揮之不去了。所以,應有的態度是,如果哪一天又想起這段感情,盡情地回味,不阻止,不控製,順其自然。到時候,時間老人會幫助你,慢慢就會淡化。如此,也就告別了痛苦。

第二個辦法是轉換心念。

就是把感情的糾結換成認知的調整,如同科學探秘一樣,來探索一番那段感情。等你重新認識了那段感情,你也就成長了。那個女孩為什麼喜歡了現在的男孩,是因為鄰近性人際吸引的規律。人與人在活動空間上的接近,便於形成彼此之間的相互吸引,形成彼此之間的密切關係。想想看,當初她所以喜歡你,還不是因為你們是初中同學?同樣,她喜歡上了現在的男孩,也是因為他們是同班同學。但,這都不是成熟的戀愛,而是模仿性的初戀。

隨後,我談到了模仿性初戀的特點,最後說:這樣的初戀,不妨叫“初練”,是戀愛的初步演練。初練帶給人甜蜜,也會帶給人苦澀,帶給人幸福,也會帶給人痛苦,全部意義就在於一個“練”字,練過,經曆過,就有了心靈的成長,就為成熟的戀愛做好了心理準備。既然初戀就是初練,是戀愛的初步演練,“移情別戀”就是必然。因為走過初戀,沒有“移情別戀”,怎麼走向成熟的戀愛?如此說來,你們這個年齡的人,走過初戀之後,誰都要“移情別戀”,走向成熟的戀愛。你說是嗎?

男孩緊縮的眉頭舒展開了:謝謝您,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故事,我會走出來的。

與教師探討

我們不少成人手中都高舉著“早戀”這一撻伐之鞭。有多少家長,有多少教師,一見男女孩交往,哪怕是一起談過一次話,一起走過一段路,寫過一封信,遞過一個條,就動輒定性為“早戀”,接下來就是煞有介事的研究如何防治。

其實,男女孩之間的感情故事常常遠非我們所說的“戀愛”,而是性心理發展到積極接近異性時期的一種自然的感情體驗。再說,戀愛什麼叫“早”?說不到法定結婚年齡戀愛為“早”,相信誰也不會點頭。說不到戀愛年齡的戀愛為“早”,那麼又如何界定戀愛年齡本身?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早戀這一既模糊又尷尬的概念流傳起來。欣幸的是,為適應新詞新語產生的現實,而以增加新詞語為首要宗旨的最新修訂版《現代漢語詞典》,卻拒收“早戀”進來與“早婚”、“早育”為伍。看來,謬誤的東西喊的人再多也不會成為真理。

難道能否認在少男少女之間會發生戀情?一點不想否認,也不能否認。少男少女之間發生的相互愛慕之情,本應該叫做初戀。這種初戀是拒絕世俗的功利主義的,是不考慮婚姻的,是一段純美的感情經曆。初戀是人生第一朵綻開的鮮花,如初升的朝陽一樣美好。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平心而論,誰沒有過年少時初戀的美好回憶?雖然它像夢一樣迷蒙而短暫,但它注入人心的那種溫馨、向往,難道不是培養人美好的崇高情操的最好精神營養之一嗎?說句實在話,誰果真在年少時沒有過初戀,那是一種人生的缺憾,而且這種缺憾會在人格上留下影響終生的殘痕。

不錯,初戀是幼稚的。但它如別的事物一樣,沒有初始哪有發展?沒有幼稚哪有成熟?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人類正常的異性戀愛的初始階段視之為非呢?人們之所以發明“早戀”這麼一個荒謬的概念,就因為那麼多人對青少年的初戀這種客觀存在的正常現象,不願承認,不敢正視,更不想肯定。於是,那麼多成人同時舉起“早戀”這一撻伐之鞭,對青少年的初戀來一個共討之,共伐之。於是,撻伐之鞭下便有了一幕幕看得見的悲劇,便有了那麼多青少年心靈上看不見的創傷。

我們應該怎麼辦?

身為教師,放下“早戀”這把撻伐之鞭,給學生以切實的指導吧。心理谘詢的實踐一再證明,隻要我們和學生坐平了,學生是渴望來自教師的朋友般的指導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