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考試不塗卡(1 / 2)

進一步的溝通證實了我的推測。俊逸是個特別在乎考試結果的人。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就是因為太在乎結果,中考偏偏就考砸了。於是,就越發在乎結果。轉到新學校,更想考出個好名次來。於是不知不覺間就出了這樣的毛病。

我們就如何看待考試結果做了較多的溝通。俊逸終於領悟,應該注重過程淡化結果。這樣不太在乎結果,就會減輕壓力,就會減少心理困擾,反而會有較好的結果。後繼的心理谘詢過程表明,俊逸是個自救能力很強的男孩,由於淡化了對結果的關注,考試不塗卡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

與教師探討

心理谘詢發現,不少學生出現的考試障礙,都與過度關注考試結果有關。用心理學的話說,這叫做“目的顫抖”。

什麼叫目的顫抖?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被試給小小的繡花針引線,事先激發他們不同強度的目的性,比如設置價值不同的獎品。結果發現,被試目的性越強,越全神貫注地努力,手越顫抖得厲害,線越不容易引入。由於手的顫抖是目的性過強造成的,所以,心理學家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的目的性過強,反而不容易成功,而且,超過一定程度,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目的顫抖。太想寫好字,你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你的腳會顫抖!太想做出創意,你的腦會顫抖!

為什麼會出現目的顫抖?

《莊子·達生篇》中記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從中我們也許會找到答案。

一次,顏淵問孔子說:“有一次我經過一個深淵渡口,擺渡人撐船的技巧實在神妙。我問他:‘撐船可以學習嗎?’擺渡人說:‘可以的。善於遊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撐船。假如是善於潛水的人,即使沒看見過船也會熟練地撐船。’我問其中的原因,他卻不告訴我。請問他的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孔子回答說:“善於遊泳的人很快就能學會撐船,這是因為他熟悉水性而處之自然。至於那善於潛水的人沒見過船就能熟練地撐船,是因為他視深淵為陸地上的小丘,視船翻為車子倒退一樣。他對出現在眼前的翻船如倒車一樣毫不在乎,心裏若無其事,怎能不鎮定自若呢!用瓦器作為賭注心裏非常輕鬆,用帶鉤作為賭注心裏就有點害怕,用黃金作為賭注就會心慌意亂。博弈技巧本是一樣的,越到後來顧慮越重,那就是以身外之物為重了。大凡對身外之物看得過重的人,其內心就會笨拙。”

這最後幾句的原文是:“以瓦注者巧,以鉤注者憚,以黃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則重外也。凡外重者內拙。”這個“外重者內拙”,也許是對目的顫抖根本原因的最好解釋。

現代心理學進一步解釋說,之所以出現目的顫抖是因為,目的性越強,就越害怕達不到目的,就越害怕失敗的結果。越是害怕失敗的結果,大腦中反而越容易出現失敗的圖像。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大腦裏的某一圖像,會像實際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係統。比如,當一個高爾夫球手擊球前一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把球打進水裏”,這時,他的大腦裏偏偏就會出現“球掉進水裏”的情景。這一情景會指揮他的神經係統,使事情不是像他希望的那樣發展,而是向他害怕的方向發展,結果呢,球大多都會掉進水裏。

進一步的溝通證實了我的推測。俊逸是個特別在乎考試結果的人。真是怕什麼來什麼,就是因為太在乎結果,中考偏偏就考砸了。於是,就越發在乎結果。轉到新學校,更想考出個好名次來。於是不知不覺間就出了這樣的毛病。

我們就如何看待考試結果做了較多的溝通。俊逸終於領悟,應該注重過程淡化結果。這樣不太在乎結果,就會減輕壓力,就會減少心理困擾,反而會有較好的結果。後繼的心理谘詢過程表明,俊逸是個自救能力很強的男孩,由於淡化了對結果的關注,考試不塗卡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

與教師探討

心理谘詢發現,不少學生出現的考試障礙,都與過度關注考試結果有關。用心理學的話說,這叫做“目的顫抖”。

什麼叫目的顫抖?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被試給小小的繡花針引線,事先激發他們不同強度的目的性,比如設置價值不同的獎品。結果發現,被試目的性越強,越全神貫注地努力,手越顫抖得厲害,線越不容易引入。由於手的顫抖是目的性過強造成的,所以,心理學家就給這種現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意思是說,一個人做事的目的性過強,反而不容易成功,而且,超過一定程度,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目的顫抖。太想寫好字,你的手會顫抖!太想踢進球,你的腳會顫抖!太想做出創意,你的腦會顫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